重走红色印迹|王作尧:戎马卫山河,丹心许家国

28.06.2021  06:46

江边、山间、古村均留下了将军战斗的脚步。记者重走红色印迹半年间,发现“王作”已经镌刻在东莞这片红色土地上,与这方水土交织相融。

6月的东莞,夏景如画,饱蘸着生命芳华。在松山公园里,绿意盎然,红色如火,王作尧雕像昂首挺胸、英姿勃勃,吸引一批又一批人来驻足瞻仰,汲取奋进力量。

王作尧,第一个东莞籍的共和国将军。他的英勇事迹一直流传在莞邑大地上,流淌在人们心间。原东莞市委党史办主任、副研究员傅泽铭曾撰文如是表述:王作尧是华南敌后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创始人、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拓荒人”、东江纵队唯一“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获得者、毕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将军。

南粤丰碑,将军骁勇,戎马卫山河,丹心许家国。如今,重访英雄故里,一幅幅历史画卷铺展开来。“三进大岭山”“四辟根据地”“南移北撤”……

血火淬炼,战斗者

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华南危急!

80余年后的今天,人们一般很难感受到这种“山河破碎”的危急。记者踏访将军故里厚街,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依次呈现,一派繁华都市景象。这只是祖国繁荣富强的一角。走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来到闹中取静的松山公园,看见王作尧雕像前又多了几束游客敬献的鲜花。

许多人来这里,驻足良久,将缅怀寄托于鲜花,将思绪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大亚湾头炮声紧,民族危亡不顾身。”王作尧在《忆老模》一诗中如是表述。一片丹心许党报国。在东莞这片红色土地上,王作尧坚定了对党的事业的忠诚。1938年10月15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王作尧任队长,开启了他戎马抗战生涯。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是在日军入侵广东陆地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最早建立并直接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

榴花阻击战中,“老模”激战东江两岸,打响了东莞人民武装抗日枪声。东莞县城沦陷后,王作尧在艰难处境中,率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大岭山以及屏山水口等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11月,趁日军兵力薄弱,王作尧率部围攻驻宝安南头日军,迫敌逃窜,遂于12月1日收复南头城。这是广东抗战以来第一次取得收复县城的胜利。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连续抗击日军,深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老模”,也称“王作尧大队”。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把反共高潮引入广东。王作尧率领部队在严酷的环境中坚持斗争,沉着应对。上下坪会议后,王作尧率改编后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开辟阳台山(又称“羊台山”)根据地。据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科长刘韦玲介绍,这时,第五大队只有30多人,而面对的却是百倍于我的强敌,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形成对阳台山地区的三面夹击之势。第五大队在阳台山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任务极为艰难。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王作尧领导宝安县党组织和第五大队,在阳台山一带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率部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粉碎了日军的反复“扫荡”,同时击退国民党顽军,部队锻炼得更加顽强,根据地在战斗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光彩人生,风范长存。在王作尧等带领下,第五大队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战斗在阳台山抗日根据地,而且还与第三大队一起互相配合作战,支援大岭山方面的斗争,粉碎了“万人大扫荡”,开创了东江抗日根据地的新局面。

在华南敌后战场上,王作尧率部英勇顽强作战,屡挫日本侵略者锐气。如1944年梅塘战斗中,其率部围歼加藤大队,毙伤敌近百人,日军大队长加藤逃回樟木头驻地后剖腹自杀。

面对血腥弥漫、山河破碎、民陷水火的民族危机,作为华南敌后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创始人,王作尧率众顽强战斗,英勇杀敌,在抗日战争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在血火中淬炼,威震南粤。

南征北战,开拓者

1940年10月,秋高气爽。林平和梁鸿钧、邬强冒着夜色,带领70多名英勇健儿,踏着崎岖山路,走进大岭山下的大王岭村。林平举目四望,见那气势磅礴的山峰,绵延不绝的山峦,转头对梁鸿钧、邬强说:“这是个好地方,我们就在这里创家立业,以它为基地,跟老王他们一起,打出个新天地来。

邬强接着说:“老王两三年前就来到这里了,他还是我们的开荒牛。

上述一幕对话场景记载于《铁骨凌霜——尹林平传》一书中,其中“老王”即王作尧。从1938年开始,他“开荒”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后率领队伍重进大岭山,再率部恢复大岭山根据地。此谓之曰:“三进大岭山”,与“四辟抗日根据地”一道是王作尧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突出贡献。视线离开东莞,放诸南粤,王作尧还开辟了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创建了罗浮山抗日根据地,开创了五岭根据地。其中,阳台山根据地的开辟为1942年香港秘密大营救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转战八年成大业,北撤南归血战频。”王作尧曾作诗言。

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签署。王作尧率粤北北撤人员800人,走上艰难的征途,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在集结途中消灭东江纵队的阴谋,抵达了北撤集中地点——大鹏湾葵涌,胜利到达山东烟台。

洞穴工事的设计,是王作尧同志一件鲜为人知的功绩。”东纵老战士卢克华曾如是表述。“北撤”后,王作尧于1947年5月参加了豫东战役。当时,蒋介石集团“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炮火极占优势,山东解放区军队在阵地战中受到较大伤亡。卢克华介绍,有鉴于此,王作尧苦苦思索,设计出一种新的“洞穴工事”,大大减少了部队伤亡,后逐渐推广开来。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王作尧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二师政治委员,率部征战大江南北,为华东、华南的解放立下卓著功勋。

在他担任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员期间,为广东海军部队的创建做了开拓性的工作。1950年,王作尧负责部署解放万山群岛战役,运用“田忌赛马”战术,制定了以大击小,实施突袭,逐岛进攻,以岛攻岛的作战方案,为采取海陆多军种,舰艇、步兵、炮兵多兵种联合作战的首次战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作尧积极参加海防建设和空军建设,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中担任过重要职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8年8月,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其是东江纵队唯一“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获得者。

成风化人,模范者

他从‘旱鸭子’到‘飞将军’,从陆军、海军到空军,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现龄97岁的王作尧将军夫人何瑛曾在东莞市纪念东江纵队成立70周年、王作尧诞辰100周年大会上如是表述。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王作尧将军的堂侄王冠东看来就是“办事认真,这是家风传承”。作为第一个东莞籍的共和国将军,王作尧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成风化人,激励后来者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生活在将军故乡,我感到非常骄傲。了解先辈事迹,回首峥嵘岁月,我们弘扬抗战精神,从中汲取奋进精神。”6月8日,厚街镇宝屯社区网格员刘俊成在松山公园里参观完双拥文化园后深有感触说。

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厚街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陈一兵说,去年厚街首个双拥文化园开放后,1个月内就有来自江门、茂名等珠三角地区的2000多人来此瞻仰。

厚街松山公园是厚街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双拥文化园。退役老兵巫福权说,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动荡纷乱,厚街打造这个双拥主题公园,就是希望下一代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了解红色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都有不少学生和市民来到松山公园祭奠和缅怀革命先烈。今年4月,厚街镇“铭记历史 重走红色路”学党史红色研学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来到这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常怀感恩之心,铭记英雄事迹,好好学习,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学生李欣妍说。

日前,厚街前进小学王作尧将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启用仪式在前进小学小坞园举行。王冠东说,小坞园曾是王作尧的故居,中国共产党东莞特别支部所在地。抗战时期,成为东江纵队活动的一个重要秘密据点,东江纵队所创办的机关刊物《前进报》也曾在此出版,该报激励了当时大批有志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前赴后继,奋勇前进,成为东莞市不可磨灭的、著名的红色记忆。

据厚街前进小学校长麦先介绍,为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1983年,王作尧将军将故居捐献出来建设学校,并亲自题名为“厚街前进学校”。今年,前进小学王作尧将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迎来升级改造,岭南风格建筑与红色记忆在这里交织,引人入胜。

麦先说,学校活用“王作尧”红色资源,让红色教育入课堂,并编写一套包括《前进荣光》在内的前进小学红色教育校本教材,让红色传承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往昔,小坞园陆续走出了王启光、王作尧等多名革命志士。据悉,王家先后有15人投身抗日斗争,其中包括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前就参加了革命的王琪、王作尧、王启光、王章、王步尧、王侬(女)等六人。如今,学生三五成群在小坞亭内读书,已成为前进小学的一道风景线。

文字:付碧强 张雨倩

摄影:陈栋 视频:陈栋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