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没钱会做违心事 但还是希望多创作
新京报11月8日报道 采访当天,在望京一栋公寓楼顶层,赵薇[微博]正在工作室为出席母校北影65周年校庆做准备。
1998年,还在读书的赵薇凭借《还珠格格》一炮而红。今年6月3日,她成为在好莱坞中国大剧院留下手足印的首位亚洲女演员。
17年间,赵薇演剧、拍电影、做导演,她说自己只是比较幸运。
但在身边人看来,赵薇走红背后,除了幸运,还有不懈地付出。《致青春》剧组的一些工作人员曾把赵薇比作“拼命三郎”:“每天她都是主创人员里最早到现场的一个,几乎事事亲历亲为。”
当时在各地转景需要重新招人时,曾流传这样的对话:“哪个剧组?”“赵薇的组。”“算了,听说了,你们太惨烈了。”
“我一直在坚持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坚持的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但坚持后的结果是你想要的,就是一种快乐。”赵薇如是说。
演员赵薇
“作为演员,我是被电影选择的”
新京报: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赵薇:我从小就是一个爱做白日梦的人,那时候写作文为了讨好老师和父母,会写医生、教师等职业。但其实我那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新京报:最开始去做一名演员,你的初心是什么?
赵薇:1995年左右,我考电影学院之前大概拍了4部戏,都是女主角。虽然走上演艺这条路,但并不知道如何能让自己成为心目中的自己,那时就想换一个方式,决定去读书,即使不能成为一名很红的演员,至少要成为一个有点文化的人。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部剧(《还珠格格》)就爆火了?当时你是什么样的状态?
赵薇:完全没有想过。可能越是不怎么在意它,反而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不在意不代表不认真。我演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倒是后来结束的时候,有一些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说:“哎呀,剪辑师傅把你们的戏剪出来了,都一直在笑呢,觉得是很好看的一部戏。”我说:“是吗?噢,谢谢!”
新京报:一出道就爆红对你的初心产生过什么影响吗?
赵薇:我还是该干嘛就干嘛,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有一段时间不常出门,会被要求做访问,还会有很多朋友追着我要签名。最红的时候应该是《还珠格格》刚播的那一年。那个年代还是很简单的,没有网络什么的,然后好像整个社会都向你铺面而来,各种场合都需要你去应酬,那时我都觉得自己像个小动物,把我给吓坏了。
新京报:这种生活现在回想一下,你会怎么评价它?
赵薇:我觉得是不坏的。如果不要这样的生活,我真的成为不了今天的我。因为这么多年,面对这么多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压力——说你好,你就好得跟天上的什么似的;说你烂,烂得跟脚下的泥似的。我就在这种大熔炉里面沉浮,其实肩膀还蛮硬的。中国的女演员也挺多的,可比我过得动荡而复杂的没几个吧。我觉得,我确实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命运线。
新京报:但大家都觉得你的演艺之路非常顺畅。
赵薇:也不顺利,你红后,大家会要求你在艺术上要拥有些成绩,那会儿我就去拍艺术片,但拍了以后一直没什么票房,然后艺术片也在市场上萎缩,因为票房不好,大家就说你。然后我又回去拍商业片,票房成绩还不错。所以之后开始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像自己当导演拍电影。
新京报:所以你在2002年至2007年这段期间接演了大量文艺片,之后又重新回到商业片的领域。
赵薇:那时就是不想当文艺青年了呗。其实作为演员,我是被电影选择的,并不是我说愿意拍商业片或艺术片,而是别人有戏找到你。但不管文艺片还是商业片,我都希望它是个好看的电影。如果我看到一个很文艺的剧本,看的过程中我都能睡着了,那我一定不会去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