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星越洋卖苦力播谷植稻兴中餐

12.10.2016  18:01

秘鲁首都利马的唐人街是南美最大的唐人街。

唐人街上售卖着各种中国小吃,春卷、大包、油条等。

秘鲁隆善社展出的周恩来总理的题词。

萧孝权。 资料图片

  “呐喊,引起异国他乡的关注;聪慧,赢得四面八方尊重;勤奋,为自己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这是一首关于秘鲁华侨华人移民的诗。

  9月29日,在秘鲁首都利马总统府、市政厅和大教堂环绕的武器广场响起中国锣鼓声,快闪出56头五彩的粤式舞狮,感染了大批的市民与游客。夜晚,市政府大剧院衣香鬓影,一台来自中国广州的交响音乐会上演。2016年是中国·拉丁美洲文化友好交流年、中秘两国建交45周年,同时也是秘鲁侨团的最高机构——中华通惠总局成立130周年的日子。广东珠江交响乐团带来了与大多数侨胞的家乡——广东有关的音乐作品,马思聪的《思乡曲》和《禅颂六祖》。在这期间,利马还举办了香港岭南民乐晚会、秘鲁华人移民史文物展,在当地掀起了中华文化的热潮。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成员以广东乡亲为主的秘鲁中华通惠总局获得“华社之光”称号。

  南方日报记者飞越浩浩太平洋,来到彼岸的秘鲁首都利马,怀着敬意、循着乡音,徜徉在红墙绿瓦、生意兴隆的唐人街。古冈州会馆、番禺会馆、龙岗公所、中山会馆等神气地屹立着,彰显着粤籍华侨华人在秘鲁的奋斗历程和团结精神。

  历史

  卖身的华工被戴上镣铐

  秘鲁是拉美地区华侨华人移民最多、最早的国家。在广东及江门的华侨博物馆,有这样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一位衣衫褴褛的华人站在作物园里,他的脸上是疲惫和痛苦,而脚上戴着巨大的镣铐。这就是19世纪秘鲁华工的真实写照。

  秘鲁在19世纪独立后,经济急待发展,矿业开发、鸟粪采掘,以及棉花、甘蔗的种植等需要大量劳工。而中国当时积贫积弱,海禁废弛,于是珠三角一带的人们或为了养家或受骗上当,登上了通往遥远异国的海船。据统计,从1849到1874年的苦力贸易,有10万名中国苦力被卖到了秘鲁,被分别带往铁路、矿山、鸟粪场或种植园,此后的生活只能用“暗无天日”来形容了。

  关于鸟粪场的劳动,一位英国人当时写道:“他们的命运是最不幸的。每个苦力天天要被迫挖掘4、5吨鸟粪,既没有足够的食品,也没有卫生的饮用水……”一位美国驻秘鲁领事馆领事也报告道:“很多中国苦力衰弱得几乎站不起来了,还要被迫跪着劳动。雇主们加强了岗哨,以防止苦力们自杀。”试图逃跑者会被种植园主施以鞭打,并戴上脚镣继续干活。种植园里的华侨华人墓地,下葬者都是伤痕累累并衣不蔽体。

  华工的遭遇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当年,中国与秘鲁两国经过外交的交涉,华工的境遇才逐渐得到改善。

  劳工契约期满的华工们,在获得人身自由后要自寻工作和住所,却在陌生的社会感到惶恐无助。1867年,今五邑地区的乡亲第一个成立起古冈州会馆。接着,按地域的番禺会馆、中山、南三顺会馆,以及讲客家话的同升会馆应运而生。而龙岗公所则是以刘关张赵四姓乡亲组成,以三国时期四位豪杰为宗族楷模。从首都利马到外埠侨团越来越多,如毡乍埠、华拉埠中华会馆,成为秘鲁乡亲们抱团取暖、同舟共济的平台。

  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驻秘鲁公使郑藻如呼吁,组建一个团结各侨社、与秘鲁当局协调的全国性侨社总机构。1886年,在中国清政府和秘鲁政府的支持下,秘鲁中华通惠总局正式成立。如今,光绪皇帝给通惠总局题写的“通商惠工”横匾,仍然悬挂在总局大厅。据介绍,这是他唯一一次为海外侨社题匾。

  发展

  “CHIFA”中餐馆见证文化交流

  在秘鲁华侨华人中,广东人占大多数,其中中山籍的较多。尽管百余年过去,在秘鲁的华侨华人还是保持着喜欢聚在一起的传统。南方日报记者到唐人街采访的当天,各侨团负责人纷纷从附近的生意场或酒楼赶来。

  南方日报记者走入有118年历史的隆善社。它虽然只是中山大涌和沙溪籍乡亲组成,但其因为对中国抗战的募捐突出,而得到用于义卖的200多幅包括国共抗日政要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有一部分至今仍被陈列于此。

  会长陈泳强、肖瑞行等介绍说,隆善社在60年前自置了店铺、房屋出租,从此有了固定的收入,会员再无需交会费。所举行例牌活动有春节和社庆的聚餐以及清明节的拜山,还为老人发利是,为病困者募捐。该社现有大约500位会员。“乡亲们过去只要能讲隆都话,就可以自然入会,新移民能够获得前辈的帮扶。而现在情况逐渐发生变化,聚会时既有中老年的隆都话,也有移民第二三代的西班牙话。这些年青人即使不会讲中文,还是乐意来参加节庆活动,感受家乡的文化风俗。

  成立于1886年的番禺会馆,有个小型的移民史展览、布置讲究的关帝庙和先人纪念室,中厅悬挂着一顶百年的荷花花灯。秘鲁饮食业份额最大的两个品种是烧鸡和中餐,而这个会馆监事长苏桂深和段艺琳就分别经营着这两种餐饮。会馆今年在清明节时分发8只烧猪,引来200多个乡亲领取。那热闹的场面,令人相信会馆的生命力是多么强劲。

  回顾历史,华侨华人最早来到秘鲁在种植园做苦力,华人厨师一喊“吃饭,吃饭”,华工们就到了最幸福的时候。以后秘鲁人就将中餐叫做了“CHIFA”,而且源于粤语“食饭”的一词后来成为西班牙语词汇,还被收入秘鲁字典,见证了中秘文化交融。

  首家像样的中餐馆“南京酒家”,于1921年在秘鲁唐人街开张。从此,中餐馆一家家地在这里争香斗艳。雅洁的厅堂,精致的点心,丰富的粤菜,不但能解华侨华人思乡之情,也改变了当地人的口味和饮食结构。据说,全秘鲁现有约8000家中式餐馆,比秘鲁传统餐馆数量还要多。中餐成为秘鲁华人的支柱产业,也树立了华人勤劳朴实的良好形象。秘鲁著名女记者玛丽艾拉著文说:“CHIFA攻克了秘鲁人的舌头,也使秘鲁人和中国人建立了和谐关系。

  “只要有中餐出品的餐馆,不管面积大小,统统都叫CHIFA。”秘鲁古冈州(五邑)会馆主席区仲贤说。

秘鲁曾有媒体报道说,中餐业不仅富了中国人,还为秘鲁人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发展机会。我们看到,“CHIFA”里除了老板和大厨以外,伙计和领班几乎都是秘鲁人。华人老板告诉记者,华人逐渐“退居二线”,经营起来很轻松,而由秘鲁人管理和工作,更方便服务当地人。一些在中餐馆工作的秘鲁人学会了手艺,成长为大厨师,甚至自己开起中餐馆。

  而据介绍,这些大大小小的中餐馆近些年成立了中华餐饮业协会,成为秘鲁当地特色的侨团代表。

  现状

  秘鲁侨团有个“侨中央

  秘鲁的华人侨团不仅历史悠久,还特别团结,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他们有一个“侨中央”——通惠总局。该局团体成员迄今以粤籍侨社为主,各侨团如同众星拱月地团结在一起。无论是为当地市政建设和受灾难民捐钱,还是为中国的公益活动出力,大家都是万众一心。

  该局从一成立就致力于筹款,送无依无靠的老华侨回国,还在广州设立了华侨安集所,并购置产业以安顿他们;与香港的慈善组织合作,将一些在秘鲁去世的乡亲骨灰送回家乡安葬,令他们最终落叶归根。另外,该局曾组织侨胞,与贩卖华人的人贩子、迫害华工的庄园主斗争。

  该局致力参与秘鲁的社会事务,提高华侨华人在当地的地位;与秘鲁政府、警局沟通,保护华侨华人的利益。早在1921年,秘鲁举行独立百年大庆,中华通惠总局募捐近20万元秘币,在利马博览公园兴建大理石雕刻的大喷水池。1925年,利马庆祝开埠400周年,通惠总局又捐建铜牛像、驮羊像,成为秘鲁最高法院大厦前的知名景观。

  而对于中国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及改革开放,通惠总局都带领侨团予以支持,显示出侨胞们对建设强大中国的向往。

  通惠总局目前经济状况良好,有公寓等物业出租,总资产超过4000万美金。他们长期开设免费诊所,义务为困难的华侨服务,联同当地医院举办医学讲座;总局龙狮团经常于各地表演,弘扬中华文化;专设中文图书馆,免费向侨胞借书和出借录像带;请律师、会计师、税务顾问来进行免费咨询服务,使广大侨胞了解秘鲁的法令。

  那么这个“侨中央”是如何运作的呢?总局副主席黄华安介绍说,该局对入会有严格的标准,首先必须为正式注册登记、有办公地址的法人社团,而且加入的申请要经过两年考察期。现有成员有11个会馆,包括最新加入的东莞会馆。另外,在外埠还有16个中华会馆属会。

  总局也有严格的选举组织章程,以三年为一届,保证每个会馆有自己的代言人。如今最年长的理监事有70多岁高龄,而最年轻的为40多岁,他们都是义务服务,主席则在捐款时带头募捐。

  为了培养新一代的骨干,他们3年前成立了华青会,现有四五百人。他们在舞狮、踢球和聚会中联谊,甚至结下良缘,而民族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也由然而生。总局还主办《秘华商报》,是一份公开销售、并免费派送外埠的日报,28个版中既有侨界讯息,也有中国特别是广东的发展情况。

  今年是秘鲁华人移民167周年、通惠总局成立130周年、中秘建交45周年,秘鲁华侨华人社会的庆祝活动络绎不绝,通惠总局调配了人马组建筹委会,而秘鲁国会议员也全票通过了对筹委会的祝贺与支持,这也是对华侨华人贡献的高度认可。

  城中探粤

  华裔“农业功臣”改变秘鲁人餐桌

  经过绿色琉璃瓦“中华坊”牌楼,踏着镶嵌着十二生肖图案的红地砖,闻着烧鹅、凤爪的粤式菜香,迎着中式店铺招手的财神爷,我们来到利马观光景点之一——拉美最大的唐人街,感受到浓郁的中华风情。

  百年唐人街人气旺

  中餐馆的西语“CHIFA(吃饭)”招牌、穿唐装服务生的洋面孔、卖秘鲁小吃大婶的印第安宽裙,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是中秘文化融合的典范。街口牌坊上有副对联:“天下之大我侨他乡是故乡”,一语道破了华人适者生存、适者发展的毅力。

  唐人街坐落在市中心广场附近的加邦街、帕鲁罗街一带,方圆近一平方公里。1870年起,经商的华人渐渐集聚在这里,主要经营“唐山(中国)”杂货、餐馆。从此,这里越来越旺,大小店铺约三四百家,是秘鲁最大的华人聚居地。当地人也青睐此处铺位,要搭个发财的顺风车。

  这条百年老街如今充满生气,但也曾一度因脏乱差的环境,引起市民不满及对华人的不良印象。1999年,为纪念华人抵秘150周年,利马市政府和当地侨社、商家合作,清理了无牌摊贩,整修了排水设施,令这里返老还童。牌坊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红柱绿瓦的书报亭、中国生肖的地砖、供游人休憩的石凳、中式廊檐的餐馆,这条整洁、雅致的商业步行街极具东方色彩。

  除了百货和餐饮店之外,银行、房地产的店面代替了洗衣店、理发铺。巷口的小型菜市场上,从中国引种的韭菜、白菜、荷兰豆等蔬菜,透着新鲜和清爽。这显示华人的生意和生活都提升了档次。

  “秘鲁农业功臣”是老广

  在秘鲁,南方日报记者在唐人街听到了一位广州籍著名侨领的故事。他就是戴宗汉先生(1902-1989)。1968年11月8日,秘鲁政府在全国农业代表大会上授予他一枚“农业功勋章”,称赞他为“秘鲁农业功臣”;当地报界称之为“中秘人民友好的使者”。

  戴宗汉16岁时由香港赴秘鲁。他专注于提高秘鲁的农业生产效益,创造出“平面弯形引水法”,解决了秘鲁北部沿海旱地缺水问题,把当地变成全国第一产米区。1963年,戴宗汉创办种植水稻技术中心,把当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3至5倍,并向农民义务传授技术。为此,秘鲁政府授予戴宗汉农业勋章。他后来成为秘鲁中华通惠总局领导人之一。

  有趣的是,正是因为戴宗汉等先侨的努力,秘鲁人的餐桌文化也被改变。中华通惠总局名誉主席萧孝权介绍说,秘鲁中餐业能有这么好的局面,首先归功于先侨对秘鲁农业做出的贡献。“在种族歧视的年代,秘鲁人嘲笑华人吃米饭,但先侨带来了优良的谷种和水稻种植技术,直接改变了秘鲁人的饮食习惯。直到今天,他们进餐时没有米饭就会觉得少了些什么。

  戴宗汉还是一位大慈善家。1970年华拉斯大地震,他捐资100多万秘币,运大米到灾区救济灾民,并资助当地的医疗、教育事业。

  戴宗汉热爱中国,热爱家乡。他在秘鲁首都利马办了电台,向华侨传递中国信息。他陆续在广州捐建中学,与同乡戴贺廷三次捐资给暨南大学增添教学仪器设备。1988年戴宗汉又捐资270万港元给家乡兴建人和华侨医院,并在同年获得广州市政府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

  粤人行踪

  “侨社的宝藏值得大书

  ——访秘鲁中华通惠总局名誉主席萧孝权

  中山大涌与秘鲁利马相隔万里,而对于秘鲁侨界声誉极高的侨领萧孝权,以及他祖父、父亲和儿女来说,这两个地方之间的天空和海洋就是回家之路。

  他25岁那年,从中山到秘鲁与父母团聚。经过半工半读的成长,他不仅做大了家族的“唐山杂货(中国货)”生意,而且跟着在隆善社当财政主任的父亲,踏进服务侨胞乡亲的大门,相继加入大涌沙溪乡亲的隆善社、中山乡亲的中山会馆以及秘鲁全侨最高机构的中华通惠总局,还担任了5届中华通惠总局主席。

  如今,他回首27年来侨社工作的经历,最为自豪的就是挖掘整理出从周恩来、蒋介石到冯玉祥等当年抗战政要捐赠的书画作品,向世人展示出秘鲁侨社最灿烂的一页。

  从卢沟桥事变起,在通惠总局及各个广东侨社的号召下,侨界成立了华侨抗日筹饷总会,并表示:“日贼一日未退,失地一日未复,则我们筹款责任一日未完。”1938年,为支持秘鲁侨社的抗日义卖活动,当时抗日统一战线的国共双方政要及各界知名人士,挥毫泼墨写下的一幅幅书画作品。据统计,秘鲁侨胞先后约筹措约200万美元,为中国抗击侵略者增添弹药。这个数目在当时是非常可观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段历史渐渐从侨胞的记忆中淡去。近半个世纪后的1987年,时任隆善社财政主任的萧先生,从封尘的旧文件中,发现了留存的38幅墨宝及其它拍卖作品的照片。他将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并提议“侨社的大宝藏值得大书”。于是,在隆善社的高度重视下,这些墨宝真迹获得修补,已经拍卖的作品则依照片复制。这其中,周恩来6幅书法格外引人注目,包括一副“为保卫世界和平而战,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战”的条幅。

  从此,隆善社的这个墨宝陈列室,成了秘鲁侨社的荣光,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海内外对秘鲁侨社的认知,也提升了当地侨胞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侨社的认同感。萧孝权说,这个墨宝陈列室还体现了当年国共团结抗日的历史,对今天两岸和平统一也有积极意义。两岸相关代表都来参加过通惠总局及侨社举行的中国抗战胜利的纪念活动。

萧先生去年退居二线,任总局名誉主席,现在忙于筹备该局成立130周年暨“和谐侨社 中华圆梦”的庆典。萧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侨社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团结侨胞。

  学人论粤

  秘鲁前外交部长、秘鲁国家历史学院院士格兰达

  秘鲁发展凝聚华人汗水

  从19世纪起,中国移民带着勇气、超越的愿望、优秀的工作能力和牺牲精神来秘鲁,不屈不挠地融入到一个新的民族。中国人为秘鲁人的生活提供了美味的中餐、秘鲁的孩子爱好的“包剪锤”游戏等等。如果没有这些耕种土地的中国移民流下的汗水,我们不可能取得现有的农业及其它发展成就。

  1868年,中国商人已经有很多重要的协会,按照他们所来自的地方组成,比如广东人组织的各类侨团,其中,古冈州会馆的企业主,不仅在中国人中具有一定声誉,在整个利马商界都有影响。

当那些来秘鲁的中国人饱尝不公正的待遇之时,通惠总局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穷困潦倒的同胞生存。当时的总统和总理发布法令,通过该机构负起亚裔社会照顾侨胞的责任。

 

  指挥:姚燕永 统筹:陈 志 梅志清 孙国英

  执行:林亚茗 李 培

  联合主办:广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

  支持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部署做好元旦春节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微信小程序上线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微信小程序25日上线。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