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万福路清水濠 昔日船码头

22.06.2017  15:25

大洋网讯 古羊城水网密布,孕育出一大批与水相关的路名。一看清水濠这个名字,就能想到这是一个与广州水网密切相关的路名。在广州路名命名方式中,带有“”字的路名通常意味着周边有蜿蜒的河涌,如西濠、东濠等。

位于越秀区万福路附近的清水濠,宋代开凿之初也是可以行船的河涌,但如今这里仅存路名,不见河涌。

路名溯源

宋代开凿曾行船清时填埋仅留名

说起清水濠这个路名,在宋朝时期就有相关记载。根据《广州府志》记载,清水濠是宋代凿的一条河涌,古代又名“东濠”,在宋朝时期长有204丈(一丈约合3米多)、宽10丈,位于宋朝南城宋行春门下,其水深有小船通行。根据《广州城坊志》记载,从宋朝开始,古代各种城志均有清水濠的记载。

明朝嘉靖年间,广州因为城市扩张,清水濠逐渐闭塞而变浅,已经无法承担水路交通的功能。到了清朝,政府在清水濠附近开设马路,将清水濠填埋后建起了民居,仅留下清水濠这个名字。

威水史

清水濠一带曾是盐运码头

在宋朝时期,当时的政府机构为居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对城内的用水排水系统进行大开发,引流白云山泉水“甘溪”,在城内挖了南濠、清水濠和内濠,既可以作为水路运输,又可用来防火和排涝。与此同时,宋代时期还疏通、扩宽西澳和东澳。

宋朝时,东澳是广州的盐运码头,东澳就位于如今的清水濠一带。盐船由清水濠溯水而上,来往运盐,十分繁忙。清代也曾在此设置盐务会馆。根据《番禺县志》记载,盐务会馆在清水濠,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为盐务办公之所。

据了解,清水濠在宋朝建成后曾经进行疏通深挖,鼎盛时期可以由濠涌通往大海,当年的清水濠不但承担着城市的排水功能,还能让来往的商贸船只在这里避雨。

地理优势

水陆相交之地文人喜居之所

虽然清水濠并非地处城中重要的商贸核心区,但其水陆结合的特性吸引了不少文人。自宋朝以来,清水濠就流传着无数名人逸事。根据《宋史冯拯传》记载,宋朝宰相冯拯曾经到广州任职,相传当年所居之处正是城南的清水濠。

元末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五位诗人,在清水濠畔结南园诗社,把酒言欢。

据了解,南园诗社是众多文人聚集的地方,孙蕡曾写诗描述南园:“南园二月千花明,当门绿柳啼春莺。”根据《番禺县续志》记载:南园在今文明门外,背枕河流,胜地也。所谓河流,指的就是清水濠。

清朝时,“粤东三子”之一的爱国诗人张维屏,也与清水濠有深厚的交集。据了解,张维屏的故居便在清水濠。根据《广州城防志》记载,张维屏《清濠集》有一诗:

“生长清濠十九年,

中间贤里向西边;

今朝又卜清濠宅,

重话儿时一惘然。”

他还描述说:“清濠新居有堂,堂之东有轩,轩后有竹石,又左柏一株,不知始于何时,长日坐对,率赋一诗道:竹柏各有心,石丈默无语;为问百年来,曾经几宾主?

清水濠小学

百年老校几度易名

曾经风光的清水濠如今已经难觅当年商船往来的盛景,曾经的水道也变成了民居小巷。今天,“清水濠”三字,代表的是老城中安逸的小区。早年,巷头地面曾有麻石板刻有清水濠的字样,后因道路修整而被水泥地面取缔。现在,说起清水濠的地标,绝对要数百年名校——清水濠小学。

清水濠小学位于清水濠46号,原名“清水濠第一小学”。它原本是清水濠四川会馆内私人开设的求是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曾几度易名,1960年定名为“清水濠第一小学”。

据了解,当年的清水濠第一小学的学校场地虽小,设施简陋,但办学却很有特点。首先是倡导“求是”精神,让求是精神深深根植于教师身上,成为全体教职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其次是老师们都非常敬业爱生,从来没有因为学校客观条件不好,生源良莠不齐就怨天尤人,自甘落后,而是本着有教无类的信念,真诚对待每个孩子,对学生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上百年的历史加上长期以来坚持的教学理念,让这所学校的教学成绩一直很突出,是广州著名的百年老校。

2003年7月,清水濠第一小学、清水濠第二小学、丽水坊小学三所学校合并,成为清水濠小学,目前为广东省一级小学。据了解,清水濠小学是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乒乓球是其重点项目,曾经培养出世界冠军林志刚。

(信时记者王智汛、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