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报告400例登革热病例 越秀占一半

18.08.2014  19:35

昨日,在农林街预防登革热宣传活动现场,街坊研究灭蚊良方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实习生 吴梓鸿摄

■广州已报告400例登革热病例,其中越秀191例

■越秀自剖“多发”原因是人口密、老巷多、监控强

羊城晚报记者 刘云 实习生 陈丹 通讯员 朱海靖

截至8月13日,广州市累计报告400例登革热病例。而这,仅仅是开了个头,疫情高峰尚未到来。昨日上午,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农林下路锦轩广场启动了全区“预防登革热,健康社区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向市民普及如何有效预防感染登革热。该区疾控中心负责人说,登革热预防真的很重要,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很多居民觉得它不重要。

农林街已发现30起病例

据了解,今年广州首例登革热本地病例于6月底出现在越秀区东山街,这个时间较去年首例发现登革热病例提早了一个月。截至8月13日,广州市累计报告400例登革热病例,包括250例本地确认病例、129例疑似病例、21例输入性病例。其中,越秀191例。

为什么越秀区会相对集中?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解释,这与越秀区人口密度大、老城区老街老巷多且密有关。同时,由于越秀区对登革热的监控力度和密度较强,所以病例一发生便会立即发现。“按照往年规律,今年疫情仅仅开了个头,高峰尚未到来,所以今年登革热疫情控制比想象中更难。”越秀区卫生局局长黄甫初说。

越秀区从本月开始到9月底,均统一组织开展登革热专项社区健康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区内18条街道也设立宣传点开展大众宣传,为居民免费派发灭蚊片和灭蚊幼虫缓释剂。昨天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农林街已经发现大约30起登革热案例,基本上分布在东园新村小区附近。

越秀18条街大战蚊虫

据工作人员介绍,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叮咬传播,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而防控登革热的两个主要手段是:防蚊灭蚊和清理积水。“现在很多登革热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花费几千元,一段时间内不能工作,而且目前的医治需要患者自费,这对他们生活影响很大。这个宣传活动就是提醒市民学会自己动手清理积水,预防登革热”。

活动现场的亮点是:越秀区疾控中心专家现场展示蚊子幼虫到成蚊的标本,指导市民找出家中容易孳生蚊患的地方以及正确使用灭蚊用品。“家居水生植物2--3天换水洗瓶或投放灭蚊幼虫缓释剂,要清倒天台、花园、花盆托、地下室等处的积水,因为水中蚊子幼虫会变成蚊传播登革热。”越秀区疾控中心许医生告诉记者:“正是居民忽视的这些地方,往往成为登革热病媒蚊(白纹伊蚊)的藏身之处”。

街坊学堂

花斑蚊最喜欢躲在哪

所谓登革热,是指人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而引起传播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如果得了登革热会出现以下症状:突然发热38℃以上,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后眼窝和关节疼痛,皮肤出现红疹。严重者可出现登革出血热,甚至出现休克或死亡。

“花斑蚊”最喜欢藏身之处是:水生植物、各类闲置容器、花盆托盘、废弃帆布和塑料布、水沟和水渠、废旧轮胎,等等。

相关阅读

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报道 广州越秀区从6月末的寥寥几例急升至过百例……近期高温多雨,记者昨日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广州市7个区50多个街道有登革热病例。其中,其中越秀区东山街、白云区、南沙区大岗镇出现集聚病例。

市卫生局统计数字显示,截至8月13日,广州市今年累计报告400例登革热病例,包括250例本地确诊病例、129例疑似病例、21例输入性病例,其中越秀191例,南沙97例,白云48例,海珠33例,荔湾18例,天河、番禺各有6例,未有危重及死亡病例。全广州共有52个街道报告登革热病例,而本月3日时只有33个街道有报告,在部分区内登革热疫情正在扩散,从一个疫点扩散至周边的新疫点。

其中,越秀、南沙和白云分别出现了聚集性病例。今年广州首例登革热本地病例于6月底出现在越秀区东山街,随后扩散至区内大东街、农林街等街道,疫情至今还没有下降趋势。据统计,越秀区东山街已发生登革热感染病例70多例、农林街30多例、共和片区27例、梅花村社区1例。

据了解,出现在南沙区大岗镇、白云区某工地的疫情,目前已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