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拟启动“立体学区”试点 学生可跨校选课

03.03.2016  08:05

越秀拟启动“立体学区”试点 学生可跨校选课

广州日报讯 (记者罗桦琳 通讯员冯晓、朱海靖、李婷婷)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昨日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越秀区近期内将启动“立体学区管理模式”试点;同时,根据越秀区“十三五”规划(草案),该区还计划在中小学开展“5+4”学制(五年小学、四年初中学制)试点;在高中继续推进“导师制”、“学分制”,并建立跨学校、跨学段选课机制。

高中推进“导师制”“学分制

提交本次大会审议的越秀区“十三五”规划(草案)透露,该区将继续推出深化教育改革的系列举措。

其中,在高中阶段,将继续推进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引导学校建设自主选择、分层学习、中外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进走班教学,创新“导师制”、“学分制”等机制,建立跨学校、跨学段选课机制;推动“天赋才干”计划,建立对学生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指导机制。

越秀区人大代表、广州市第七中学校长曾优鲜表示,越秀区目前已有少数学校在试行走班制和导师制,包括越秀区外国语学校及恒福中学,开展时间已有一年多。而七中将在新高考方案出台后才会考虑推行相关做法。

曾优鲜指出,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不过推行走班制和导师制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师资和场地,课室和教师数量都要更充足;另一方面,随堂管理难度大,可能要增设辅导主任等职务进行协助管理。

市三中将率先试点“立体学区

规划还指出,将不断推进立体学区建设。具体做法为:建立中小学教育衔接的立体化管理模式;通过普通学区、教育集团和协作联盟三种模式,充分实现学区内的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和发展共进;探索学区内名师走校上课、学生跨校选课的资源共享机制。

规划指出:要打破学段,以地理位置就近、办学水平均衡为原则,建立若干个涵盖中、小学校并衔接小升初的立体学区。以资源共享模式,整合优化资源,提升学区效益并促进各类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以协作联盟模式加强跨学区的校际交流并着力缩小学校间差距;以教育集团模式促进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

曾优鲜说,按照相关精神,建立立体学区是从横向交流和扁平化管理,逐步过渡到增强纵向交流和衔接中小幼的立体化管理。他还透露,越秀区立体学区试点工作将于近日内启动,第一个试点学校为广州市第三中学。

“5+4”学制仍停留在计划阶段

规划还提到,越秀区计划开展九年一贯制学校“5+4”学制(五年小学、四年初中学制)试点工作。

曾优鲜说,5+4学制目前在国内上海等一些城市已经进行了尝试,主要做法是,上完小学五年后,第六年在初中上一年“预备年”。由于在小升初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有很大变化,这种做法有利于小学到初中的衔接教育。他表示,5+4推行的主要难题是学制的改变牵涉教材、课程的设置,学生升学以及学校跨区接收学生等问题,目前区教育局还未公布进一步计划。

规划中提到的“5+4”学制,究竟进展到哪一步?越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昨日并未就该问题接受记者采访,而记者向辖区内的多家中小学校长及老师了解情况,他们均表示,“5+4”学制目前仍停留在规划阶段。

黄花小学校长朱思红表示,前段时间,越秀区教育局就区“十三五”规划征集意见,当中有提及该项内容,但不具体,要推行相信还有较长时间的过渡期。广州市第十七中学老师罗坚强指出,没有听说过要推行“5+4”,但学制改革牵涉到教师编制、校园建设、招生政策等诸多因素,要考虑的问题很多,相信不会在短期内改。另一所中学的政治老师麦老师也指没有听说过此事,她指目前学校场地有限,要增加一个年级,除非每个年级都要缩班,她认为,“从吹风到真正实施,至少有几年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