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足球专家为梅州青少年足球发展建言献策

24.04.2017  20:48

中外体育界人士就中国青少年足球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对话。(林翔 摄)

各国青年在梅州因足球成为朋友。

  ●本报记者  黄焱  黄庆铭

  昨日上午,第二届广东中外青年体育对话会在梅州举行,中外足球名宿围绕青少年足球的机遇、挑战与未来进行探讨,并为梅州青少年足球发展建言献策。记者采访发现,“培养兴趣爱好”“立足长远”“按规律办事”是足球专家们提到的高频词。

  梅州足球发展基础扎实

  前中国足球裁判委员会常委、副主任邓锡权是从梅县走出去的足球人,一直关注着梅州足球的发展。“没有梅州足球就没有广东足球,没有广东足球就没有中国足球。”他说,梅州足球发展有群众基础,有中甲中乙的职业联赛球队,可以说梅州足球的发展“万事俱备,不欠东风”。原葡萄牙职业球员、现广州新安明珠俱乐部主教练利马曾受邀来梅三次,为梅州一家足球俱乐部培训足球教师。他认为梅州足球运动的氛围很好。省体育局副局长高敬萍也有同样看法,她说:“梅州的企业家收购了英超西布朗俱乐部,这是中国足球融入世界潮流、接受发展新思维、推进足球产业化的具体表现。”

  其他嘉宾也对梅州足球发展寄予了美好祝愿。意大利冠军国际俱乐部中国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尼古拉斯表示:“梅州足球的历史重要,未来更重要。”

  立足长远追求足球梦想

  影响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中,多位专家提到了“要按规律办事”这个问题。“德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2000年欧洲杯失利后,经过10多年才重回足坛巅峰。”德国汉诺威足球俱乐部青训教练、首席教练亚历山大表示,足球运动市场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质变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参与足球运动是因为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把那份激情持续下去,而不是计较输赢。”高敬萍说。邓锡权也表示,梅州发展足球要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重中之重,但校园足球的发展要以培养兴趣爱好为本。“学生在训练足球的时候千万不要荒废学业,若违背校园足球向业余发展的原则,不仅是孩子的损失,也是梅州足球的损失。”利马表示,青少年足球发展中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仅要有学校教育,还要上场实战,希望政府能多举办国内外联赛,加强与大城市的学习交流。同时要注重构建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此外,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代表黄棚表示,因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富力足球学校成为全国4所专业足球学校之一。希望政府能加强政策引导,理顺足球人才上升渠道,挖掘更多有天赋的本地足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