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选拔“足球种子” 队员可接受一年公益培训

10.07.2017  08:32

  万江少儿足球“青苗队”选拔活动在东莞滨江体育公园举行。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预备,跑!”一声口令下,两名足球小将快速带球出发,灵活地控球绕桶,速度不相上下。不远处,教练正掐着秒表,对着在绿茵草坪上飞奔的小球员喊道“快!快!快!

  7月8日,万江少儿足球“青苗队”选拔在东莞滨江体育公园举行,180名来自万江街道各小学的学员报名考核,现场气氛热烈。

  选拔分高年级和低年级两组进行,考核项目有带球绕桶、50米跑等,两组分别录取16人。被录取的队员将在滨江体育公园足球场进行免费培训,为期一年近100次课,每次训练90分钟,训练装备由俱乐部免费提供。

  从2016年起,东莞官方出资筹办青少年足球公益培训,在各镇街陆续落地开花。上述培训面向全市的小学生开放,以学校推荐报名、政府购买服务、足协开展培训的形式实行,得到全市青少年和家长的积极响应。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万江教办、万江体育管理中心、滨江体育公园主办,由东莞市约翰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承办。

  万江体育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政府与社会专业团体合作的模式,可更快摸索出青少年足球培训组队经验。

  东莞目前共有30多家足球俱乐部,最近两年,“笼式足球场”等公共与民间足球场增加了很多,为足球人才培训提供了硬件基础。

  “俱乐部专门聘请受过专业培训的教练,以系统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东莞约翰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东莞少儿足球发展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普及少儿足球培训,提高教练员教学水平。

  东莞市体育局副局长朱伟光认为,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推广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优化各方资源,才能实现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

  ■ 声音

  东莞市体育局副局长朱伟光谈东莞青少年足球运动

  不能三分钟热度 也不能揠苗助长

  今年是三年校园足球推进计划的第三年,接下来应该如何推动校园足球?日前,东莞市体育局副局长朱伟光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青少年足球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应该根据青少年各个年龄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体育部门将继续搭建平台、提供指导,支持青少年足球发展。

  南方日报:体育部门是如何带头吹起这股青少年“足球热风”的?

  朱伟光:按照青少年足球工作发展规划,现在仍属于初步阶段。体育部门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促进其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足球教练培训机制,规范球员的训练方法,提高教练的专业水平;二是健全学校、镇街之间的足球交流和竞赛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比赛机制,锻炼青少年球员的意志力和团体荣誉感;三是增加足球运动场地和设施,引入社会资金和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令各足球协会、俱乐部有场地可用,让大家可享受低收费和免费的体育设施服务。

  南方日报:目前东莞的青少年足球比赛氛围如何?

  朱伟光:在东莞,一年到头都有青少年足球比赛,除了官方组织的全市各学段足球比赛,像U互动广东省五人足球争霸赛等省级赛事,东莞队伍也很积极。还有诸如足球协会、足球俱乐部、校友会等社会组织的各种比赛更是丰富。

  南方日报:与全省其他城市相比,东莞青少年足球发展水平如何?

  朱伟光:整体来说,广州、深圳和梅州水平较高。但东莞也有尖子兵,比如今年麻涌足球队就拿下了“中海龙”杯第二届全国少年足球赛冠军。但我认为,青少年足球不适合太多比赛,不能有急功近利的风气,为了比赛而训练。实际上,我国青少年的足球水平普遍较高,但到青年时期便后劲不足,其中重要原因是小时候的过度训练。少儿足球发展不能揠苗助长,每个年龄阶段应有相应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形成科学的、可持续的训练体系。

  南方日报:如何改善现有的训练方法?

  朱伟光:首先从教练员抓起。通过对足球教练的培训和管理,规范各个年龄段的教学和训练方法,培养出一支专业的教练队伍。只有教练员整体水平提高了,青少年足球教育水平才能提高。

  南方日报:未来如何继续提高东莞青少年足球水平?

  朱伟光:体育部门在其中的作用依然是搭建平台、提供指导,未来推广和普及还是要靠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也会促进足球“”“”分离,比如足球协会和足球中心尽快脱离,特别是有着专业水平和资源的社会团体,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指导和培训。青少年足球发展不能靠“三分钟热度”,只有官方、民间、学校三方投入,才能促成长远的、可持续的青少年足球发展。

  采写:陈琬莹 靳延明

编辑: 冯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