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网游抢孩子 家长需“补课”

09.07.2017  10:22

  手机网游《王者荣耀》最近站上风口浪尖,由于大量未成年人沉溺其中,一些极端案例不时见诸报端,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口诛笔伐。那么,孩子为什么容易被网游吸引?随着《王者荣耀》推出防沉迷系统,问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暑期已开始,家长该怎么做才能防止孩子沉迷网游呢?

  7月8日上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张海波做客南方+客户端直播间,与家长们在线讨论“暑假如何跟游戏抢孩子”的话题。他认为,堵不如疏,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善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与孩子沟通,是当代家长亟须补上的一课。

   孩子沉迷游戏为何难以自拔?

  芮芮(化名)是广州一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在直播节目中告诉记者,班上很多同学都在玩《王者荣耀》,为此还建了微信群、QQ群。更疯狂的是,有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充了8000元买各种“英雄”和“装备”,并不时在群里炫耀。“其实打起游戏来很伤眼睛,5盘3个小时下来就已经两眼发蒙。”芮芮说,《王者荣耀》里有很多每日任务、免费领取金币、中途下线扣信誉分等设计,让他感觉自己“被控制了”。

  有不少家长在网上建议禁止未成年人玩《王者荣耀》,但张海波认为,禁止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魔兽世界》《征途》《英雄联盟》《劲舞团》等都曾因在青少年中风靡一时而陷入争议,游戏本身存在一定的娱乐功能。要与网游争抢孩子,家长们需要认识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为什么未成年人特别容易沉溺于游戏呢?张海波介绍,《王者荣耀》特别火,一方面是它的设计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跟它是手机端游戏,充分利用了大家的碎片化时间有关。“在网游的世界里,玩家们的核心需求是满足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能。这些需求包括:求新,即好奇的本能;求安全,即畏惧的本能;求关注,即获得爱、友谊等的本能;求赞扬,即获得成就感的本能。

   网络时代出现亲子“数字鸿沟

  “《王者荣耀》引发的一系列未成年人保护争议,只是互联网时代一个缩影。”张海波指出,“00后”儿童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他们的数字化成长以及遇到的在线风险等问题,应该引起社会更广泛关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这其中,10—19岁的儿童网民比例超过20%,10岁以下网民的数量在迅速增长。

  张海波介绍,以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介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生活。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开展的“中国主要城市00后儿童与新媒介调研”显示,“00后”儿童作为从小出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到12—14岁后,与父母之间出现了“数字鸿沟”,在多达10项的关键数字化机能方面超越了父母。

  调研显示,在普遍使用社交媒体的初中阶段,半数左右的家长没有在QQ、微信和微博上和孩子成为好友;超过六成的家长没有为孩子筛选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在孩子印象中,超七成父母在家最喜欢玩手机;仅有20%的12—14岁儿童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会向妈妈求助。张海波指出,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学习各个层面的时代,家长如何做好数字时代的榜样,需要补上一课。

   家长应向网游设计师“学习

  “外界的诱惑永远存在,光靠堵是堵不住的。儿童痴迷游戏,家长堵不如疏。”张海波介绍,研究发现,有网瘾的孩子普遍有低自尊、人际关系差、家庭功能差、对生活感到无聊没有目标等特点。为孩子网瘾苦恼的家长们,首先应该反思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的“感情账户”积累资本,“如果孩子没能在平日生活感受到你的有情、有趣,经常看到你的是监督、指责、拒绝、漠视,那他当然会更快地拥抱屏幕”。

  在网络游戏风行的时代,家长不必视游戏为“洪水猛兽”,反倒可以在日常家庭生活借鉴从网游的“人性需求”设计,调整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张海波建议,家长有三点可以改进。一是找乐趣。现实生活中如何寻找孩子兴趣点,让孩子体会乐趣;二是设目标。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给孩子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标,让孩子从小有梦想并勇于实现梦想;三是定规则。电子游戏的规则都很明确,家长在陪伴孩子过程中,也可以向游戏设计师那样,制定基本规则,激发动机、寻找乐趣、约定奖罚、及时兑现承诺,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快感。

  暑假已经开始,张海波建议,仅是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是不够的,空余下来的时间做什么,是否可以设计得更有趣,可以召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给孩子一定主动权,约定暑假目标,制定简明可操作的约定条款。约定期限到后,最重要的是执行约定中的奖罚条款。如果没有完成约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好好回顾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进,并发起新的约定。对于小学中年级以上的孩子,要注意让孩子有更大的自主权,从“约定”变为“自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庭教育中身教永远大于言传。

编辑: 许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