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享出口退税 首票退税款3天到账

05.09.2014  10:55

  制图/杨智宏

   东莞时间网讯  “首票退税金额15.3元,已经到账了,数目不大,却意义非凡!”9月3日下午,东莞市东信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莫灿威兴奋不已,其代理的东莞首票跨境电商退税正式完成。

  此前8月28日,东莞试行了“首批千票跨境电商B2C小包阳光通关退税”活动,并由东信向东莞市国税申报退税,完成“阳光化通关、集约化退税”的整个流程。这标志着我市打通了跨境电商“关、检、汇、税”重要一环,跨境电商企业无法享受退税的瓶颈也被打破。

  快 首票三天完成退税

  8月28日,在虎门港启盈快件中心,东莞顺利完成“全国首批千票跨境电商B2C小包阳光通关退税”活动。这是继7月1日东莞打响海关总署监管平台跨境电商第一票后,东莞市在打通“关检汇税”全流程的最新成果。

  记者了解到,这1017票货物总值有2万多元,包括LED圣诞树、小闹钟、卡通储钱罐等十多个品种,发往俄罗斯、欧美、巴西、南非等地。按平均13%~15%退税率,其退税金额约为3000元。

  作为东莞跨境电商退税试点企业,东信在第二天(上周五)就向国税系统提交了关单及发票数据,并在9月1日提交已简化版的纸质材料。两天后,东信就收到了第一票退税款:15.3元。该票报关金额为63美金,货值约200元。据悉,该批次其余货物也将陆续实现退税。

  “这也说明只要前面的环节打通对接好,退税是完全无障碍的。”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国税为此还大力优化流程,开辟了“特殊通道”,而以往出口退税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

  新 打通跨境退税通道

  区别于大型货柜出口特点,跨境电商出口商品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多频次,国内大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选择通过行邮物品渠道将产品寄到境外。由于缺乏正规出口报关单,国内电商企业的出口产品既不能合法结汇,又不能享受退税优惠。不少跨境电商企业被迫处于“灰色”生存状态,无法做强做大。

  不过,上述壁垒在东莞正被一一消除。今年7月1日,海关总署在东莞率先启用9610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开启了阳光化通关第一步。

  “此次东莞率先基于该平台,推进了货物通关后的批量报税、退税。可以说,东莞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实现了跨境电商出口退税的城市。” 市跨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今年4月份,国内跨境电商快件退税第一单由敦煌网在上海海关走通,其后6月份,在海关新监管平台上线后,全国首单全程在海关9610监管代码下操作的跨境电商出口退税在深圳前海保税区完成。

  “相比上海、深圳等地区,东莞没有特殊政策优势,打通退税环节足以说明东莞主动改革、锐意进取的自觉。”市跨境办人士称。

  焦点解读

  东莞对跨境电商吸引力增强

  实现阳光通关和退税,为莞企发展跨境电商出口注入一支强心针。

  今年初,多部委联合出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新政,对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实施退免税政策,这被视为是国家扶持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一大利好。但多数跨境电商卖家并不能享受到这一利好。

  除了政府未能予以落地外,企业嫌麻烦、成本高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东城一家年销售额超千万的跨境电商卖家告诉记者,跨境电商一天可能收到上百种不同商品的下单,如果每单都报关,时间和成本巨大。“发票很分散,每笔订单数额也不大,有的发票,一张才几十块钱,跑一趟根本不值。为了退税养专职人员更划不来。按照一般外贸交易方式走流程,退税1万元和10元钱,花费的人力、时间是一样的。

  莫灿威认为,中小型电商卖家大都不具备退税的资格,或关检汇税环节综合处理能力,而且单个企业去退税的话对企业成本很高。“东莞集约化退税实现后,将大大增强东莞对跨境电商的吸引力,全国的大中型跨境电商企业都会汇集过来走这个渠道。

  相关新闻

  黄埔海关正式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

  东莞两家企业的430票商品以B2C零售方式成功出口——8月28日,在成功测试的基础上,黄埔海关正式开展关区注册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

  广东跨境达商贸有限公司和东莞市东信进出口有限公司分别顺利通过总署平台,以B2C零售方式申报出口430票商品,其中330票为服装、100票为陶瓷杯。这标志着本土电商企业的跨境出口业务通过总署通关平台,在黄埔海关正式上线运行。

  早在几天前已经进行了实货测试。8月21日,广东本土电商——广东跨境达商贸有限公司,通过海关总署统一版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在黄埔海关驻沙田办事处顺利完成该司首票货物出口的实货测试工作。

  “跨境达”负责人郭伟介绍,8月21日当天共验放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包裹26件,其中1票出口至香港,25票出口至美国,出口商品主要有为:圣诞树、USB接口、数据线、导航仪保护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