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3.5万路内停车位 2.9万个没有上缴经营权使用费

25.11.2014  11:42
广州3.5万路内停车位 2.9万个没有上缴经营权使用费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8月1日,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咪表停车位已经按照新标准收费(资料图)。新快报记者李小萌/摄

广州停车费仅3%进政府口袋?

昨日,“北上广津四地车主所缴停车费与政府财政所得之间存在巨大差额”的消息引起大批车主关注。报道称,据市政协委员曹志伟提供的数据估算,广州3.5万个路内停车位,全市年停车费或达10亿元,而进政府口袋的只有3000万元。昨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停车场协会和咪表公司。市停车场协会常务副会长潘国璠表示,广州3.5万个路内停车位中有2.9万个路内泊位没有上缴道路经营权使用费。

■新快报记者 张亮

3000万上缴款基本来自6000多个咪表

一边是估算有10亿元停车费,一边是上缴政府不足3000万元的经营权使用费和占道费,这3.5万个车位,哪些交了钱,哪些没交钱呢?

今年3月,市物价局就招标出让的6000多个咪表的财政收入进行了回应:2013年,取得经营权的单位共向市财政缴纳经营权有偿使用费1346万元,向所属区财政部门缴纳占道费1489万元。由此可见,上缴政府的约3000万元费用,基本出自这6000多个咪表。

记者昨日采访的咪表公司和市停车场协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笔钱全由这6000多个咪表产生,与其他2.9万个路内泊位无关。其他的路内车位,有的完全没给政府一分钱,有的则只给了部分占道费。

除咪表外,路内车位未交经营权使用费

据潘国璠介绍,今年6月市政府审批通过了《广州市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管理工作方案》,当时方案中提到广州市路内经营性停车泊位约有3.5万个。其中,番禺、花都、萝岗、南沙、从化、增城外围六区市约有1.4万个;中心六区约有2.1万个,其中咪表泊位约0.6万个,其他人工收费泊位约1.5万个。他表示,“实际3.5万只是个大概数字,目前唯一可以明确的是,市交委近期给所有咪表上了二维码,一共是6426个,其他的都是约数,多数是街道在管理。

潘国璠表示,目前除了咪表,其他路内车位均没有给道路经营权使用费,只有部分中心区街道管理泊位给了区里一部分占道费。即全市有2.9万路内泊位其实没交或者很少交钱给市政府。“没交钱的泊位,除了部分由街道管理收费外,因为广州创文的时候,发现车辆乱停乱放要扣2分,所以还给从化、南沙等划了1万个免费的路内泊位,这部分咪表公司其实没有派人去收费,也不用上缴经营权使用费。

如果按潘国璠提供的信息计算,除了外围六区市约1万个免费路内泊位和6000多个已缴费的咪表泊位之外,全市目前约有1.9万个经营性的路内泊位没有缴费给市财政。

6000多咪表车位,每个每天收入约40元

据曹志伟提供的数据估算,广州有3.5万个占道停车位,根据每车位每小时8元、每天有10个小时泊车保守测算,全市年停车费或达10亿元。折算到每个车位约3万元/年。这3.5万个车位每天都能赚80元吗?昨日,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80元/天根本不可能。

据潘国璠介绍,首先是有近1万个亚运前在外围六区市划出的免费泊位没派人去收钱的,属于免费运营。其次,剩下的约2万个由街道管理的内街内巷路内泊位,它们是不可能按咪表收8元/小时的。他说:“本次调价,内街内巷不调价,一类地区12小时12元封顶(24元/天),如果按365天停满,则按月保450元(约15元/日,二类约10元/日,三类约7元/日),均远远低于80元/天。即便内街内巷有乱收费也是个别现象,更不可能收8元/小时。

其他类停车场肯定达不到80元/天了,那咪表泊位呢?昨日,某咪表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广州能收10亿停车费”的估算,是“无话可说”。“如果每个车位能赚80元/天,我们裁撤近300个车位,一年岂不是要自亏800多万?

昨日,潘国璠向记者透露,据协会了解的情况,咪表公司这6000多个车位,近年每年的平均收入大概是在1.5万元/个,平均每个收入约40元/天,这还是没有扣除人工成本和道路经营成本的。其中,上缴政府的约14元/天,所以平均肯定赚不到80元/天。他还表示,广州咪表经营以及相关上缴费用管理,目前算比较严的,北京10万个经营性泊位最近几年每年上缴也就3000万元左右(近两年不再公布),而广州仅6000多个咪表车位一年上缴的也差不多有这个数。目前北京不少路内泊位的停车费收费比广州还要便宜,停车率也高得多。

业内

某停车场业内人士:

街道所管泊位猫腻较多 咪表车位费用流失有限

据某停车场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停车场存在经营“私人化”、分配“暗箱化”,在街道办所管辖的内街内巷泊位体现更为明显。

目前全市只有两家咪表公司,部分业务又有城投集团监督管理,且政府部门和媒体都盯着运营,加上信息披露及二维码管理,相关费用流失有限。“但内街内巷就不同了,目前从来没有一个街道办公布过自己街道所管辖的泊位数量以及经营情况,停车场协会也没有权威的数据,甚至连交通部门公布的信息都是个约数,根本无从监管。

由于不用交经营权使用费,泊位数量不透明(有占道费流失漏洞),在不少人眼里属于“无本生意”,泊位又多数是由街道办对外承包,且收费主体复杂,多年来一直是城市停车管理的一片模糊地带,改革阻力重重。自8月1日咪表住宅停车涨价后,就有不少车主反映内街内巷私划车位、乱收费等情况明显增加,有的月保都“水涨船高”,部分难停地段,月保已达600元以上,远超限价,如天河城周边等。

上周交通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心区20条重点监控路段咪表停车量减少了一半。记者根据协会提供的信息,走访了19条经营效果变差需要裁撤咪表的路段。这些路段收费员介绍,咪表涨价后,以前很多老客户选择收费更低的内街内巷,如五羊新城、建设大马路、大沙头马路、东湖西路等。

据了解,下个月,交通部门将继续在内街内巷路边泊位推行二维码,信息披露或有会所转变。但业内人士和部分车主认为,只要这些泊位存在“私人承包”,又有“暗箱操作”的空间,仅靠二维码仍难以管好,也难把该收的钱收缴。

市停协常务副会长潘国璠:

街道不宜经营路边停车位 各区应成立公司统一管理

据潘国璠介绍,由于经营主体复杂、利益纠葛多,此前街道办和交通部门,就多次对路边泊位归属产生分歧(划为市政路,泊位就不归街道管)。协会曾经考虑过依据道路宽度作为区分标准,例如6米以下的道路就属于内街内巷的范畴,但是因为牵涉利益分配的问题,最后没法确定下来。

潘国璠表示,街道办作为政府一个基层单位,确实不适合在去经营关系民生的路边停车位。“给谁承包?多少钱外包?上报多少泊位?实际划了多少泊位?往往都是街道办说了算,信息又不公开,这里面是明显有漏洞的。

他说,目前上海停车费大约能收到一半钱,与其整合内街内巷泊位统一管理有很大关系。“广州的内街内巷泊位,其实早就应该学习上海的成功模式。由各区成立一个停车场公司,统一管理区内各条街道的路内泊位。并且全市联网,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经营模式、统一收费员制服、统一数据查询、统一收缴相关费用。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停车服务管理水平,又能对政府应收部分有所保证。

回应

市政协委员曹志伟:

建议彻查全部路内泊位 并且制作电子地图公示

昨日,曹志伟就“10亿停车费”的说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表示,当时他提供的数据是“有3.5万个路内泊位、6000多个咪表,以及8元/小时、每天按12小时计”这些。他说,“没想到媒体会那样计算”。

他表示,按他估算,这6000个咪表的收益为:8元/小时×12小时/天×365天-2800元(经营权使用费)-2190元(占道费)=30050元。这个数再乘6426则为全市咪表估算利润,约有1.9亿元。当然,这里没有扣掉人工和办公经营等成本。

曹志伟表示:“咪表清理并做二维码是件好事,不过清查完应该制作电子地图,明确每条路有多少个车位,让市民有图可查。”对于其他的路内泊位,曹志伟建议交通部门全面彻查,“该清理的清理、该保留的做好登记公示,最后每条路多少个泊位,制作电子地图公示。收费标准、缴费标准都要制定清楚。

对于内街内巷,曹志伟表示,“街道办应该公开相关的信息和接受监督。目前街道办经费是有困难,全部由区里一起管也未必好,但至少要做到‘明补’,而不是‘暗补’。关键信息要告知公众,并接受监督。

对于内街内巷是否应缴纳道路经营权使用费,他表示,这些路产权是谁的就该给谁。“如果是公共产权的,就该缴费给政府。如果是小区的则给小区,如果是村路就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