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坎坷成大道 广东改革又出发

05.03.2016  10:48

    广东继续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资料图片

    “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让佛山市民体验到精准快捷的行政效率。

    新年伊始,一份答卷备受关注:过去一年,广东人又有哪些改革之举?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尊重,更是一份热辣辣的期盼——30多年来,广东人“杀出了一条血路”,人们希望广东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份答卷,连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次地方调研就选在了广东。他说:“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他希望广东“再接再厉”,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勉励广东:继续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率先步入改革深水区的广东,靠什么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五大发展理念”践行中再一次先行一步?答案只有一个:靠改革去突破新的历史隘口,为破浪前行的航船,找到更为宽阔的水域。

    改革重在“全面”,广东当仁不让,挑起了50多项“国字号”改革试点的重担,系统推进400多项“含金量”十足的具体改革任务。

    改革重在“深化”,广东敢“啃硬骨头”“涉险滩”,涉及自贸区、行政审批、商事登记、司法体制、科研体制等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改革重在“落实”,南粤大地不缺改革“促进派”,更多了改革“实干家”,他们取“”又取“”,以“钉钉子”精神让改革落地生根,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踏平坎坷成大道,不畏艰险再出发。

    广东,正以舍我其谁的姿态,踏上了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广东探索

    突破“摸着石头过河” 生成新的改革方法论

    曾以产权改革闻名中国的顺德,又一次站到了聚光灯下:3月2日,顺德透露将建立生态环境终身追责制度,领导干部的个人档案里,从此多了一张“环境问责追踪卡”。他们批准的规划或建设项目如产生了环境危害,即使离职退休了,仍要被追责。

    顺德此举,是广东近年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广东作为先行发展地区,最早面临新问题、新矛盾,最早步入改革的深水区。对此,广东以“三个重点”打破僵局:从“全面”下功夫,强调改革的系统协调;在“深化”上做文章,瞄准关键环节发力;以“落实”为出发点,让“实干家”冲在一线,确保改革举措落地。广东,正突破“摸着石头过河”,生成新的改革方法论。

    把握住“全面”不搞零敲碎打注重统筹协调

    猴年正月还没过完,广东经济战线已一片忙碌。2月2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拿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行动计划。

    与会人员都意识到,这一场改革,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衣领子”“牛鼻子”,广东必须打赢这场攻坚战。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首先向该领域“发起冲锋”。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自2012年起,深圳、珠海、东莞多地启动,2014年初,改革推向全省,“多证合一”“电子证照”让开办企业变得简单。

    权责清单制减少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去年,广东公布了51个省级政府部门的权责清单和职能调整目录,共计取消和调整各类职能事项2580项。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改革走到今天,关键要把握住“全面”,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及协调性。

    广东正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强大合力:

    全面从严治党挺在前面。利用科技手段开发廉情预警系统,搭建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平台;探索源头防腐,在自贸区及有关经济功能区探索建立“廉洁示范区”。

    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南方传媒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广东大型文化企业整体上市取得突破性进展。

    社会体制改革紧锣密鼓。阳山县不为财政困难所限,推进“互联网+医疗”,在全省率先建立首个省县镇村四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

    生态体制改革敢破敢立。顺德针对领导干部建立起生态环境终身追责制度;全省推进排污权和水权交易试点,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据统计,广东承担“国字号”改革试点多达50多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400多项“含金量”十足的具体改革任务紧锣密鼓地推进。《人民日报》这样评述:“浓缩中国”的省情,改革开放的“独特基因”,让“国字号”改革特别青睐广东,“把试点任务交给广东,靠谱”。

    近年来,广东不搞“零敲碎打”,注重统筹协调,坚持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改革衔接起来,给“杀出一条血路”增添了新内涵。

     敢啃“硬骨头” 瞄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发力

    1月27日,广州铁路运输第一法院首次敲响了审理“民告官”案件的法槌,翻开了行政案件司法审判的新篇章——从今年开始,广州地区的“民告官”案件不再由广州市的法院审理,而是改由铁路法院集中管辖,铁路法院的“人、财、物”由省直管,与广州市行政区划相分离,破解地方保护主义。

    过去一年,广东司法改革“蹄疾而步稳”,让改革与法治相融:深圳前海法院挂牌成立;省法院规定刑事案件被告人出庭不再穿“马甲装”,不再剃头;雷州市市长成为广东首位出庭应诉的市长……这一幕幕,正是广东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的有力例证。

    2014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意见,明确梳理出10个方面、52项主要改革任务。不到两年时间,省委改革领导小组就召开13次会议,审议通过65份重要改革文件,力求达到“四两拨千斤”“一子落下满盘皆活”之效。

    以扩大开放促改革深化。广东自贸区是我省的“头号工程”,试点还不到一年,已向全省输出27条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而在商务部提出的21项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中,有一半源自广东。南沙片区实施的“互联网+易通关”改革,让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就能完成进出口货物的海关通关手续。

    “以前要一人在公司录入报关单,一人负责跑现场。现在一个报关员就可以搞定,管理成本降了一半。”广州锦兴纺织漂染有限公司报关主管张文超说。

    以改革手段支撑创新发展。长期以来,产学研融合存在“篱笆墙”“玻璃门”。近两年,广东改革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改革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体制,让创新成果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变得容易起来。

    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瑞爱申请了一个科技专项。公示完成12天后,她顺利拿到了5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放在以往,要大半年”。

    农村综合改革甩开大步。至去年9月底,全省24个试点地区236个镇28538多个经济合作社启动了土地经营权确权,为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创造条件。

     关键在“抓落实” 实干家让改革落地扎根开花

    “450万元,成交!”2月24日下午,广州首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在白云区集体资产交易中心落槌,马务经济合作社支书萧集贤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

    “最大的受惠者还是村民,不仅得到出让金,还能享受持续增值,所有权也没有改变。这是扎扎实实的改革红利!”白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说。

    为走好使用权出让这步“”,白云区、黄石街、马务经济合作社的负责同志“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上报的“申请材料都能用麻袋装”,终于“把事办成了”。

    “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强调。

    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就是促进派,广东从来不缺。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广东涌现出了一大批。

    去年至今,特区深圳大兴“马上就办”之风,抓改革发展要求“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要事快办”,得到了群众的点赞。

    短短三年,深圳推动了106项重点改革。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曾是一片泥泞,而今已建成前海展示厅、万科企业公馆、前海梦工场等不少“高大上”项目。搁置已久的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今年底前开始动工,拖延多年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正式开工建设,困扰蛇口居民的东角头油气库正式关停……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有一大批实干家作支撑,广东改革已呈燎原之势:广州统筹推进“一格管理、一窗服务、一网办事、一号接通、一卡通行”改革,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惠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建设连锁式“中介超市”服务体系;东莞实现外商投资“十证联办”;清远探索推进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公共服务“三个重心下移”,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省委改革办狠抓改革落实,对创新驱动发展、自贸区建设、企业投资体制改革、商事登记改革及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等改革工作进行重点督查。

     点赞南粤

    我相信,毗邻香港的广东只要能够借党的十八大的东风,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立志进一步地改革和开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

    广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制度创新方面走在了前面。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在下一步的产业转型升级中,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广东经验对于正在陆续面临新常态的全国各地相当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改革是广东的文化标签,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文化气质上最重要的积淀。没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就不会有今天的广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广东用它在改革上先行一步的方式,提供了一个让我们解读中国的样本。担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前行者、试验区,广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张小劲

     代表委员热议

    深化改革激发南粤发展活力

    “改革”是广东的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改革处在攻坚期,发展处在转型期,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来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头脑风暴”。这一场“风暴”,还远未结束。

    全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过去一年,广东一批重点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体现了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地位和作用。”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说,2015年广东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

    何宁卡说,2016年,广东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尤其是,“我们将全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自贸试验区建设、国企国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价格机制改革等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任务,推动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何宁卡说。

    “深化改革已成为湛江发展的活力源泉。”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市长王中丙列数该市在“十二五”期间带动当地发展的种种改革举措: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47.8%;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这些改革促使湛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生产总值达2380亿元,年均增长10.6%。”王中丙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湛江仍将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潮州市市长卢淳杰认为,潮州要借力此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实现后发赶超。他说,目前,潮州正在进行战略布局和制定后发赶超目标,为释放机制动力,潮州下放了193项市级管理权限,以共建共享模式,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束缚,激发基层发展活力,为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改革措施激活企业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原主任李春洪认为,广东“十三五”期间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必须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为创新驱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改革创新的配套。

    “对于政府而言,如何将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科学地结合起来变得十分关键。”李春洪说,如何紧扣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一系列开放政策和改革措施,也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远喜直言切身感受到改革红利,得益于国家在能源供给方面打破垄断,推动电力市场向民间资本开放,使得宝丽华公司立足梅州充沛的煤炭资源优势,开拓新能源产业。

    去年,宝利华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中能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共同创建广东陆丰甲湖湾绿色能源基地,该基地创新多项节能技术,预计每年可节省标准煤3.3万吨。“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内嵌到生产环境之中,这就要通过不断创新去实现。”宁远喜说。

     广东标本

    佛山“一门式”改革: 政务服务更加高效贴心

    “开汽车租赁公司的想法已有一段时间,新年新气象,今天我们搞定了第一步。”3月3日下午,在佛山市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智慧新城大厅内,30来岁的梁力远与合伙人顺利拿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有了网上申请核名的经验,接下来办《工商营业执照》,我在家里就能上传材料,方便!

    梁力远是佛山市“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受益者。与以往到处打听办事流程、带着纸质材料多部门跑腿的情形不同,3天前,梁力远在家里用手机号码注册登录网上办事大厅,根据系统的引导完成“名称查重”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3天后,他收到完成审批的短信通知,便来到大厅核对纸质材料,随即顺利办妥各种手续。

    “我一进大厅刷身份证取号,就领到一个Pad,坐在咖啡厅等待5分钟,Pad开始振动,提醒我到窗口核对材料。”梁力远说,从进门取号到领取《通知书》,现场办事耗时不超过30分钟。

    事实上,作为先行者,禅城法人“一门式”大厅从2015年9月正式对外运营以来,已上线484项法人事项,涉及工商、质监、民政、教育等部门,占全区法人事项的80%。在这当中,有90%事项可实现网上审批。

    对于梁力远这样的市民来说,这种“互联网+政务”的审批模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即便周末足不出户也能在指尖完成申办事项、自助查询。另一方面,这样的信息技术也促进了流程优化,提高了法人“一门式”的办事效率。

    截至3月3日,该大厅已累计办理5722个事项,出证2041个,系统访问量超过79万人次,平均审批时间由过去的12.2个工作日减少到8.9个工作日,平均上传的审批材料由优化前的13.2份缩减至9.2份。

    接下来,不单是禅城,“一门式”政务服务将在佛山全面覆盖。对此,佛山已提出为佛山企业提供主题式网上办事服务,多个部门协同联办,预计今年完成企业注册登记、企业经营许可、企业投资建设3个法人服务事项主题式网上办事栏目建设,并继续推动公安、社保、公积金“去层级化”网上专题服务,让佛山企业和市民享受到更加高效贴心的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