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抗联足迹:座座石碑记录烽火岁月

18.09.2014  13:50

  中新社通化9月18日电 题:踏访抗联足迹:座座石碑记录烽火岁月

  作者 陈博宜

  “这些字迹和棋盘都是当年抗联战士亲手刻下的。”17日,在通化集安的抗联棋盘遗址前,通化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主任纪春祥向参观者介绍当年抗联事迹。

  17—18日,以“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为主题的“重走抗联路”活动在吉林省通化市展开。一身迷彩服、一双黄胶鞋、一个军用水壶,纪春祥再次踏上当年杨靖宇及其部队走过的抗联路,而这条路,他每年都要走近30个来回。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最早树起抗日旗帜的东北抗日联军的一路军就主要活动于此,涌现出了杨靖宇、魏拯民等抗日名将。

  “这是东北抗联史上唯一一处当年抗联战士留下的石刻,弥足珍贵。”在抗联棋盘遗址前,纪春祥说,上面所刻的“天下太平”几个字,足以证明战士们对和平的希冀和期盼。

  在离抗联棋盘遗址不远处就是长岗战斗纪念碑所在。纪春祥介绍,1938年8月,杨靖宇在长岗附近打伏击,经过4个多小时的战斗,杨靖宇部队击毙了侵华日军头目高岗武治等300多名日伪军,并收缴了大量枪支。

  在纪念碑前,同行的杨靖宇之孙马继民同纪春祥回忆着那段历史。“只要有关于纪念抗联的活动,我都会来。

  这条长3公里宽不足3米的砂石山路附近,还有一处抗联遗址——东岔抗日根据地遗址。

  “由杨靖宇建立的根据地中,东岔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关系是最为牢固的。”纪春祥告诉记者,以此根据地为核心的老岭抗日根据地,曾取得过两次歼灭日伪军三四百人的战绩。

  在东岔抗日根据地遗址纪念碑前,马继民还特意和纪念碑合影,尽管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到这一遗址前。

  “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记住历史,珍爱和平。”马继民说,他希望爷爷的抗联精神,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时刻谨记勿忘国耻。

  活动中,主办方还特意为参与者准备了当年抗联战士食用的窝窝头。这是一种用榆树皮和玉米一同磨成粉,做成乒乓球大小的食物,味如中药,难以下咽。因为难以消化,所以每次只能吃半个。即便是这种食物,抗联战士们也不是经常能吃到,当年抗联岁月的艰辛可见一斑。

  纪春祥告诉记者,从2009年通化市组织“重走抗联路”活动后,已经累计有近5000人来到这些遗址前,追溯当年抗联战士的足迹。

  “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推出更多的抗联路线,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纪春祥说,他尤其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够铭记这段血泪史,并传承抗联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