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不只是童真的游戏
踢毽子是一年四季都可进行的一项具有养生健体功能和娱乐性的运动方式,不受时间局限,不受场地限制,踢毽子不仅是孩子们的运动游戏,对老年人、忙碌的都市人健康也都很有帮助。
千年前古人已借踢毽子养生
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的活动起源于中国汉代;唐宋时期开始盛行,在汉族民间流传极广,集市上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明代开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赛;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在毽子的制作工艺和踢法技术上,都达到空前的程度。清代踢毽的技艺已相当高,也为中国古代妇女所喜爱。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曾赞美女子踢毽,说女子踢毽比踢足球还巧妙,比下棋还有趣味。
伏案工作者踢踢毽子好处多
广东省中医院大肾病科主任刘旭生教授介绍,踢毽子时,以下肢肌肉的协调运动为主,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运动,使脚、腿、眼、身、手、腰肌、髋肌、臀肌,甚至胸肌、腹肌等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踢毽子时,由于身体各部位在不断地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肾气充盈,改善肾脏功能。除此之外,这种全身运动还能有效地训练机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保护心肺功能;促使胃肠蠕动加快,增进食欲;延缓大脑衰老。
“小朋友常踢毽子,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老年人常踢毽子,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很好的帮助。”刘旭生说,对于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其好处就更大了,既能避免长期伏案带来的椎关节僵化,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又能预防颈椎病。踢毽子还可以防治“亚健康”状态,对于调节高级神经活动、缓解心理压力十分有益。
心脏病、高血压患者量力而为
踢毽子集运动与娱乐于一体,一个人可以踢,两个人、三个人也行,不限人数,是随时随地都可开展的运动,运动强度也都可以由自己把握,只要自己觉得适度就行。
不过,踢毽子固然对养生健体十分有益,但是也要重视注意事宜。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等人,要慎重参与,妥善掌握好运动量。身体健康者,也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活动时间、方式上合理安排,运动量要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运动方式宜从简单到复杂慢慢升级。同时了解人体生理和骨关节方面的知识,掌握好踢毽子的基本技巧,不能盲目蛮踢,以免造成崴脚、伤筋、摔伤、骨折或其它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