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物丨鱼中贵族 流溪游弋
大洋网讯 广州的母亲河流溪河上游,孕育着一种独特的河鲜美味——从化流溪娟鱼(学名:光倒刺鲃)。这种鱼鳞大光眼,身体金银闪光,被当地人称为“鱼中贵族”。流溪娟鱼一度难觅踪影,经过多年人工繁殖技术攻关,近年得以重回餐桌。2020年,“从化流溪娟鱼”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让广州市实现动物地理标志商标“零的突破”。随着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授权许可备案工作的推进,“从化流溪娟鱼”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进一步提升。
好物揭秘
运动能力强: 游泳速度比四大家鱼快近4倍
“鱼中贵族”到底有何不同?与外地娟鱼相比,从化流溪娟鱼的鱼鳞特别大。其他娟鱼侧线鳞超过26枚,而流溪娟鱼侧线鳞在23~24枚之间,体型也比其他娟鱼要大和修长。从化流溪娟鱼鱼鳞也能吃,吃起来比其他娟鱼的鱼鳞更脆更爽。
阳光照耀下,水中的娟鱼眼睛和鳞片闪闪发光,十分漂亮。“从化流溪娟鱼的光泽与其他娟鱼不同,背鳍是墨绿色的,有的鱼鳍则是红色的。这就是它的特点。”从化吕田镇水埔村村民李观银说道。
从化流溪娟鱼是流溪河流域重要的珍稀鱼类。
此外,流溪娟鱼还是鱼中的运动健将,李观银在鱼塘捞鱼时,娟鱼一跃而起,跃起高度近一米,让众人惊叹。从化区禽畜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肖健介绍,娟鱼学名光倒刺鲃,因背部独有平卧的大倒刺。这种鱼游泳速度很快,比四大家鱼的速度要快近4倍,跳跃能力很强,可在30~40厘米深的水内往上跳高1米。因为运动能力很强、耗氧量特别高,因此对水质和水中营养成分要求也很高。
从化的好水质,让流溪娟鱼口感鲜美细嫩,即使放凉了鱼肉依然清甜、无泥味。据介绍,比起其他普通养殖鱼类,流溪娟鱼的肌肉粗蛋白比例达到19%,高于桂花鱼;鳞片和鱼皮鲜味氨基酸含量高,富含胶原蛋白,味道鲜美;鱼肉和鳞片中富含EPA和DHA,营养价值甚高。
从化流溪娟鱼的烹饪手法也相当讲究,不能将鱼拍晕,要以活鱼开肚,清水稍微冲洗后上锅清蒸,才能使鱼鳞竖起来。从化温泉甘稻农庄是流溪娟鱼主题推广餐厅之一,老板杨进辉最推荐的吃法就是“简单粗暴”的油盐清蒸,连姜葱都不放。这样才能令鱼的鲜味不丢失,“几乎每桌客人必点,都能光盘。”
养殖要求高:流动泉水养殖两三年才上市
在颐泉农业公司养殖基地,记者看到这里大小不一的鱼塘有十多个,其中一半养殖了娟鱼。山上流动的泉水通过管道流到鱼塘,清澈透亮、长流不息。“这里的水质非常好,养的娟鱼更好,因为娟鱼是杂食性鱼类。”为了证明其所言不虚,李观银从鱼塘捧起一掬水喝了一口。他告诉记者,由于采用流水养殖,基本不需要投喂鱼药,平时就给鱼喂花生麸、酒渣、谷芽等。即使是收购合作社的娟鱼,也对水质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是山塘水养殖,且不能养鸭。
位于从化区吕田镇流溪河畔的娟鱼养殖基地。
记者了解到,基地处于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经检测,泉水常年流水量≥200L/S,pH值7.5,溶解氧≥5mg/L,水温常年保持在23℃;而且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这样的水质,非常适合娟鱼生长。
由于流溪娟鱼生长周期慢,像草鱼养殖半年可以达到2~3斤,但娟鱼养殖两年才有1斤~1.2斤重,一般要养两三年才能上餐桌。加上产卵少,所以产量较低。目前还未能在农贸市场看到流溪娟鱼,养殖户一般销往养殖基地或餐厅等机构。餐桌上,从化流溪娟鱼售价88元/斤以上。
“我们自养的娟鱼供不应求。”李观银介绍,由于长得慢,2015年领到的第一批鱼苗养殖到2018年才上市销售,当时年销量仅两三千斤。随着流溪娟鱼的口碑打响,销量逐年上升,直到2020年提高至六七千斤。
好物保护
突破人工繁殖技术繁育出第一批鱼苗
年近花甲的李观银如今还记得儿时村民抓到娟鱼时的场景,“小时候就听说这种鱼很难抓,一旦有人抓到,大家都赶去围观。”他说,因为娟鱼长得漂亮,加上难以捕捉,当时已是十分金贵,1斤娟鱼可以换5斤猪肉,相当于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为此也被称为“鱼中贵族”。抓到娟鱼的村民都不舍得自己吃,而是卖掉或者送给亲朋好友。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村民依然会用禾花捕捉娟鱼,“娟鱼洄游时正值禾花开的季节,娟鱼也喜欢吃禾花,为此村民会把禾花捆好,用大石或其他重物压在河边。娟鱼成群结队经过时,便会停留吃禾花,村民赶紧用抓鱼器具抓鱼。这是以前渔业丰收的一个景象。”肖健说道。
近年来,因种种原因,从化流溪娟鱼资源日益减少。进入21世纪,鱼类专家在流溪河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工作,已经难觅流溪娟鱼踪影。2007年,经国家批准从化区在流溪河流域建立了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正是光倒刺鲃及其产卵场。
流溪娟鱼养殖基地将流动的山泉水引进鱼池。
保护区建立后,从化区建立了流溪娟鱼繁殖驯养基地,从当地渔民手中收购了50多尾娟鱼,经过技术攻关,于2014年成功突破流溪娟鱼野生亲鱼人工繁殖技术,繁育出第一批鱼苗,使流溪娟鱼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并为其重回餐桌打下了基础。
从2015年开始,从化区开始实施从化流溪娟鱼养殖推广,其他养殖户犹豫不决,李观银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观银此前外出打拼,直到2010年回到家乡吕田,2012年他正式成立颐泉农业公司,在吕田水埔村租用了200多亩山边地,从事种植和养殖,当年主要养殖家鱼。政府推广养殖流溪娟鱼的时候,他答应了下来。“小时候对这条鱼已经很向往,现在能够自己养殖,还可以分享给别人,何乐而不为?”
认准专用标志让市民游客吃得更放心
2017年,在广州国际美食节从化分会场上,首次流溪娟鱼试吃推广活动吸引了大批民众试吃。经过多年的推广,流溪娟鱼得以重回餐桌,如今从化已建成流溪娟鱼市级良种场1家、流溪娟鱼养殖示范推广基地10个、流溪娟鱼养殖合作社1个、流溪娟鱼主题推广餐厅6家。据初步统计,目前从化流溪娟鱼的年销售量约20000斤。
为了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2018年4月“从化流溪娟鱼”提交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在历时约16个月的申请过程中,曾两次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补正通知,为此他们多次上门指导,并邀请专家进行评审把关,最终在2020年2月获得该商标。为促进“从化流溪娟鱼”地理标志做强做大,注册成功后从化区市场监管局还提供了补助资金10万元,鼓励支持地理标志品牌培育。
清蒸从化流溪娟鱼
“获得地理标志商标是一个对品质的认可。”肖健说,目前正把流溪娟鱼打造成从化“第六道菜”,市民游客在推广餐厅或其他官方渠道看到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吃起来将更放心。
去年,在知识产权部门的协助下,从化区禽畜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成功收到国家核准的商标注册人名义和管理规则变更证明。目前正在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授权许可备案工作,“相信很快市民就能在市面上看到从化流溪娟鱼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从化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科科长陈媚媚说道。
有段古
“官人”垂钓与民同乐以此得名
第一次听说“娟鱼”的人总会有一个疑问,为何这种鱼会取一个如此“秀气”的名字。
相传南宋时期任广州知府的李如冈,晚年居住于吕田米围下担村(即现吕田镇水埔村)。当时吕田人烟稀少、荒芜闭塞,李如冈将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进吕田,垦荒耕种、酿造米酒。在清河垂钓、涉溪捕捞的农耕生活中,李如冈常常捕获一种鳞大光眼、金银闪光的淡水鱼,他每每捕获此鱼,便会用清水烹煮,分享给左邻右舍,与民同乐。
由于李如冈经常捕得此鱼,常得常饮,于是当地老百姓干脆把此鱼称为“李如冈鱼”。后来,由于李如冈曾任朝廷命官,为了表达对李如冈的尊重,不直呼其名犯讳,就把此鱼称作“官鱼”。在吕田方言中,“官”与“娟”读音相同,传开后“官鱼”变成了“娟鱼”。
·你不知道的流溪娟鱼
学名:光倒刺鲃,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名青娟,石娟,光眼鱼,是我国南方水域重要的经济鱼类。
体型特征:体型修长,头尖背宽,主要特征为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眼睛发光、鳞片大且晶莹透亮,侧线稍弯曲,鱼体颜色为金银色。
营养价值:比起其他普通养殖鱼类,流溪娟鱼的肌肉粗蛋白比例达到19%,高于桂花鱼;鳞片和鱼皮鲜味氨基酸含量高,富含胶原蛋白,味道鲜美;鱼肉和鳞片中富含EPA和DHA。
想吃流溪娟鱼这里找
从化温泉甘稻农庄
颐泉农业
达吕味农庄
幸福楼酒店
裕福酒家
博雅山房
统筹:占豪剑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 通讯员 杨海萍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