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遇冷产能过剩"加价购车"或将成历史
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2015年的中国车市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寒。生死存亡间,群雄竞争的激烈和残酷程度达到顶峰。而由此前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隐患也正逐一爆发,扼住了中国车市的咽喉。
开始显现的闲置产能便是其中之一。
过去几年间一波又一波的高速增长行情,让众多车企对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充满了信心和抱负。为了抢占先机,一大批大规模投资设厂项目纷纷上马,扩充产能成了车企布局中国的必备动作。
据加拿大温莎大学汽车研究中心发布的《主流汽车制造商投资报告》,2012年全球60%的整车产能新建投资流向中国。从确定投资建厂到工厂投入运行通常需要3年周期,因此2012年的产能规划在2015年集中爆发。
令人尴尬的是,今年的中国车市却在销量增长上陷入停滞。来自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汽车销量为150万辆,同比下跌7.1%;乘用车销量127万辆,同比下跌6.6%。1-7月汽车销量报1335万辆,同比增长0.4%。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组来自研究机构SanfordC.Bernstein的研究数据:2015年上半年中国23个大型合资汽车厂商的总体产能利用率首次降至100%以下,平均水平为94.3%,一年前为107.4%。
一边是销量下滑、库存高企,另一边则是产能闲置、过剩,残酷现实下,中国车市将迎来怎样的格局变幻?在中国市场押下重注的各方车企又将如何应对?
过去几年众多车企在中国跑马圈地、扩张产能后留下的后遗症,在中国车市整体遇冷的情况下加速显现。
车市低迷更导致许多车企工厂首次出现产能闲置现象。根据国外研究机构SanfordC.Bernstein的一项研究描述,2015年上半年, 中国23个大型合资汽车厂商的总体产能利用率首次降至100%以下,平均水平为94.3%,而一年前的产能利用率为107.4%。
始于今年5月的行业降价风潮似乎没能提振中国车市。继6月产销双降之后,7月中国汽车销售量再创近17个月的新低,众多车企的完成率仍不达标。这股增速放缓的趋势明显给此前乐观估计中国车市并加码产能扩张的汽车企业敲响了警钟。
在GDP增速放缓、汽车产业发展回归理性增长的今天,产能过剩是否真的已经来袭?汽车产业是否到了必须"瘦身"的阶段?
产能"心病"
据加拿大温莎大学汽车研究中心发布的《主流汽车制造商投资报告》,2012年全球60%的整车产能新建投资流向中国。从确定投资建厂到工厂投入运行通常需要3年周期,因此2012年的产能规划在2015年集中爆发。
正是在这一年,中国车市遭遇了近10年以来的寒冬,在销量同比持续下滑的局面下,此前各车企投资上马的产能扩张项目显得尤为尴尬。
尽管大部分车企对今年的车市走向早有预判,并且相当准确,但其所真正面临的实际情况还是要比预判的来得更为残酷。在市场需求出现下滑、销量暴跌的背后,产能过剩将成为众多此前产能大量扩张车企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