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车流中掸灰擦窗 网友: “用生命乞讨”
红灯一亮,孩子们立刻跑向汽车
最近,路口经常看到拿着鸡毛掸子乞讨的人
看到记者拍照,孩子做起鬼脸,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
原标题:红灯一亮,他们冲到车旁掸灰、擦窗滚滚车流中“用生命乞讨”太让人揪心
春天有妈妈背着宝宝乞讨,夏秋天有老婆婆卖白玉兰,冬天有人主动擦车,一年四季都有人上前插小卡片……最近在南京红绿灯路口,又出现了乞讨一族,网友们 感慨,“真是用生命在乞讨”。这些人,既让人心生怜悯,又让人有些反感,很多市民都说,很纠结,想给钱,但又怕助长他们这种危险的行为。南京市救助站表 示,这些人大多拒绝去救助站。交警也同样无奈,“前脚刚劝走,后脚又回来了”。这部分人该如何管理,成一大难题。现代快报记者王颖菲郝多/文邱稚真/摄
捏把汗
掸两下灰,敲车窗讨钱
说起在路口等红灯遇到的各种“擦车,掸车,乞讨”,几乎每一个车主都不陌生。
前不久某天下午3点多,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城西干道汉中门路口看到,信号灯刚变成红灯,一名中年男子就拎着一个鸡毛掸子“窜”到了等红灯的汽车前,他先 用鸡毛掸子象征性地擦了几下车窗,随后就鞠躬讨钱,不过,大多数的车主都假装看不见,有人玩手机,有人在和旁座的人说话,只有少数车主摇下车窗,递上一两 元零钱,收到钱后,中年男子便迅速“窜”到下一辆汽车前。
随后,记者又来到中山东路的逸仙桥路口,观察了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内,有11个司机打开车窗,给了这些“乞讨者”一些零钱。照这样计算下去,这些“乞讨者”一天的收入还不菲。
“最近鸡毛掸子确实多。”南京市民顾先生说,前两天,他在城东干道往逸仙桥方向的路口,遇到了一个拿着鸡毛掸子的中年男人。“大约三四十岁的样子,以为 他要过马路,没想到拿着鸡毛掸子就过来了。”顾先生说,自己心中有些紧张,正在找锁车按钮,对方已经拿着鸡毛掸子,在车窗上轻巧地掸了两下,然后绕到车窗 处问他要钱。“所有的驾车人,应该都很反感这种人。”顾先生没给,对方便马上走到后车,再重复一遍动作。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主城的几个路口都遇到了这类擦车大军,他们几乎都是统一装备:包着头巾,背上背着一个破旧的旅行包,手里拿着一个鸡毛掸子。而他们的口音也颇为相似,都自称是甘肃人。
背着婴儿,在车流中穿梭
除了用鸡毛掸子“擦车乞讨”外,近两年,带着孩子在车流中直接乞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往往是刚亮红灯,大人便带着孩子走到马路中间,一辆一辆汽车地敲 窗伸手要钱。他们中,有的人背着刚刚几个月的婴儿,寒冬腊月走在街头;还有的孩子已经年纪较大,自己拿着塑料盒,小手小脸被冻得通红,对每个司机露出哀求 的神色。如果司机不理睬,他们便立即转移到后一辆车,如果司机递出一元或几元钱,他们便立即弯腰表示感谢。
这番情景,让人见而生怜。同时不免让人为他们捏着一把汗。“如果车子没在意,碰到了怎么办。”市民鲁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早两年他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还心生不忍,给了孩子10元钱,如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不仅消耗了所有人的爱心,也给开车人带来很多干扰。
今年2月,在逸仙桥南侧路口乞讨的3名男孩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他们当时在放寒假,因为老家地震,家里生活困难,所以和父母出来乞讨。他们每天早上8点出门,晚上6点多结束,住在临时租的房子里。平均每天能讨到100多元,最多一天讨到300多元。
怎么办
救助站:最近天天上街劝导 可他们基本不肯接受救助
南京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两年,很多大人带着小孩,在车流中乞讨,他们大多来自甘肃岷县一带,还有的来自安徽、河南。有的孩子才几个月大,被母亲背在背上,有的已经上学,大人便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带着他们到南京乞讨。
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带着孩子乞讨的困难人员,救助站一直在积极地进行救助。现在天冷了,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天天上街,看到类似人员就会上前劝导,如遇到需 要回家的,还会提供车票。“但是他们也知道,我们是自愿救助,不会强迫。”工作人员指出,他们对这部分人员组织了好几次专门的救助,但遭到绝大部分人的拒 绝,“他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被救助,而是来挣钱。”因此,不论大人孩子,都不愿意接受救助,有的甚至看到写着“救助管理”字样的车,立即就躲开。个别脾气比 较暴躁的,甚至对救助人员喊,“不要你们管”。
不过无论如何,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还是表示,这部分人群如果需要救助,可以随时和救助站联系。此外,他们最近计划和公安再进行一次专项救助,帮助一些人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