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轮椅姐姐":身有残疾心明媚 翰墨为伴书人生

11.05.2016  13:14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魏圣曜

    在山东潍坊诸城市伏淇河旁的家中,胸部以下瘫痪的残疾姑娘刘晓清迎着晨光,安静地趴在床上,面前是一副特制架板。她左手扶板面和宣纸,左臂支撑身体的重量,右手才得以艰难地提起毛笔,书写她新的一天。

    “把温暖送给每一名孤残儿童”,在5月15日第26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刘晓清以上面这样的姿势,写下助残日宣传口号……一个肢体健全的人都难以保持的写字姿势,她经常一写就是半天乃至一天。就这样寒来暑往,她已坚持了24载——即使因长期趴卧让一颗肾在萎缩、另一颗肾发生位移,她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5岁以前,刘晓清和许多同龄孩子一样,充满朝气和欢乐。然而,这一切在1981年的车祸中戛然而止。一辆拖拉机从她身上碾了过去,导致脊髓损伤、胸部以下失去知觉,连常人轻易完成的翻身都无法做到。

    父母带她辗转求医治疗多年,转眼到了9岁,被病痛折磨的刘晓清渴望上学,父母不忍拒绝,就请来晓清的表姐用轮椅推她上学。然而一年后,教室搬到二楼,刘晓清因身体不便,只能与短暂的学校生活告别。

    生命中的变故一度让年幼的刘晓清跌入精神谷底。“退学后的三四年时间里,父母要忙工作,只能把我一个人锁在家里,那种孤独、寂寞就像无底深渊。”刘晓清至今记得,有一天白昼如夜、雷雨交加,自己害怕得从床上摔下来,无助地哭喊“妈妈”。

    在父母的不懈鼓励下,她自学了小学、初中课程,还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张海迪的故事》《红楼梦》……广泛阅读,带她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不经意间,刘晓清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闲来无事时,她临摹书中的字和画,但父母没有能力指点;母校的曹春华老师得知她的情况后赶来义务指导,帮她打下了书画基本功。

    “之后几年,我又师从本地书法名家刘增满、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顾亚龙等多位热心老师,对书法的兴趣愈发浓厚。”刘晓清告诉记者,回忆起那段日子,依然显得有些“黑暗”,但如今自己悟出一个“很朴实的道理”: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我现在已经能享受孤独、品味孤独,有时候还不太想被外界的喧嚣打扰呢。”她扭头看了一眼陪伴了她17年的老猫“妞妞”平静地说,“有时人们并不是一无所有,上天让我们空出手,是为了接住更美好的。

     人活着就要实现一些价值

    “关心我身边的残疾人朋友,扶残助残,有你有我,把温暖送给每一名孤残儿童。”5月15日是全国第26次助残日,刘晓清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助残日的宣传口号就是她书写的。

    “能提笔写字,让我感到生活充满希望。”刘晓清说,人得靠着心中的希望乐观地活着,书法就是她的希望。

    24载艰难写来,刘晓清不仅在最近几年拿出书法获奖奖金捐给汶川地震灾区、资助当地白血病女孩,还在诸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从2013年起举办“中国梦·好人梦”“伏淇兰心”等四次书画展,义拍数百幅作品。2015年8月的最近一次书展,她就将25万元义拍所得全部捐献残疾人事业。

    除了直接捐款,刘晓清还热衷公益。2010年底,她得知诸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有不少聋哑学生喜欢书法,却苦于没有人辅导指点。于是,她在父母帮助下克服出行不便,坚持到孩子们身边教授书法,一直持续到现在。“晓清老师”今年还将送走其中一个班的首批7名毕业生。

    身为潍坊市的政协委员,刘晓清还提出书法文化进校园、改善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等提案,得到了潍坊市有关部门积极回应和落实。就在这几天,她还与众多教授、专家一同被聘为“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深感荣幸还有压力,担心自己做不好,但我不会退缩,会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她直言。

    “长久以来,我都有一个希望,就是像海迪姐姐那样,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尤其是身有残疾的人,这是我对自我价值的理解。”刘晓清说,她学习书法就得益于良师益友们的不吝赐教,自己理应积极付出、回报社会。

    如今,刘晓清已获得“中国好人”“泰山文艺奖”“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最美家庭”等大小荣誉、奖项数十个。刘晓清坦言,最喜欢的“荣誉”其实是网友们给的“最美轮椅姐姐”“潍坊张海迪”。

     活着、努力就有无限希望

    刘晓清在微博中曾写道:常年趴在床上写书法,真的很累,但每当写完一幅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又是那么地开心。“虽然身体常常要忍受痛楚但心里却是快乐的,这就是痛并快乐着吧。”她说。

    胆怯、害怕、不满、生气……这些消极情绪刘晓清也都会有,但她懂得如何积极应对。她说,人要坦然接受生活中的美与不美、幸与不幸,她自己也承认童年的不幸,但一路成长起来,“上天在关上一扇门后又打开一扇窗”。透过这扇书法之窗,可以在精神世界里自由翱翔。

    从2015年起,刘晓清有了一份在诸城市文化馆当教员的工作,每周二、六父母会送她去教书法。这让她和父母不用再过多担心未来如何生活。

    眼看着年近七旬的父母日益老去,刘晓清眼下唯一担心的,是自己无法尽一份孝心。她不止一次地幻想:她愿意缩减生命去换取一天,哪怕一个小时,再站起来行走一回,为父母做些事情……“我能做的就是减轻父母的担忧,未来可能会请保姆照顾自己。

    “好在我还有个妹妹可以分担,我们都希望父母健康长寿,他们已经辛劳了一辈子。”刘晓清说,在从事心理学工作的妹妹眼中,自己还比较乐观,妹妹常常叫她“大刘”。

    刘晓清告诉记者,她想对所有的残疾人朋友说:不要放弃生活,活着、努力就有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