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措施到位 揭阳空港经济区打造文化产业集群

28.07.2014  12:29
随着南方(揭阳)潮汕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榕江四季城)的开工,粤东文化新地标加速崛起。揭阳空港经济区的稳健发展,显然为南方(揭阳)潮汕文化创意产业园(榕江四季城)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随着南方(揭阳)潮汕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榕江四季城)的开工,粤东文化新地标加速崛起。达海军 摄

  位于揭阳空港经济区内的南方(揭阳)潮汕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榕江四季城)日前正式开工。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到位,揭阳空港经济区的产业聚合和辐射效应正逐步显现,一条以重大项目启动为契机、打造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脉络已日趋清晰。

  空港经济区发展优势明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于南方(揭阳)潮汕文化创意产业园(榕江四季城)而言,短短十多公里外的揭阳潮汕机场,无疑是其未来发展的最有力支撑。

  投资近40亿元的揭阳潮汕机场自2011年底正式启用,结束了潮汕地区没有纯民用机场的历史。投用两年多来,揭阳潮汕机场发展迅猛,揭阳潮汕机场副总经理郭大杰用一组数据向笔者展示了该机场的“一路向上”:2012年转场运营第一年,揭阳潮汕机场旅客吞吐量一举突破200万大关,达到210.3万人次;2013年继续快速增长,接送旅客268.6万人次,同比增长27.7%;运送货物和邮件17303吨,同比增长62.5%;今年前4个月,机场已完成旅客吞吐量96万人次,同比再增14.2%。

  根据航空公司提供的数据,从揭阳潮汕机场到北京、上海中转的国际旅客增长迅速,去年的国际旅客中转数量比前年增长了17%。“从航空的角度来讲,一个看流量,一个看流向,还有看客人的含金量。航空的数据说明,国际商务交流已经起步,并且越来越频繁,也说明了经济发展活力的提升。”郭大杰说。

  显然,对揭阳乃至整个粤东地区来说,揭阳潮汕机场不仅仅是一个现代化的交通设施这样简单。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是: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在揭阳潮汕机场通航之后,揭阳就利用该机场位于“汕潮揭”三市地理中心,距离汕头、潮州、揭阳市区均约20公里的优势,把机场周边的地都、炮台、登岗、渔湖、凤美、京冈、溪南等街镇整合在一起,规划234平方公里的空港经济区,大力发展以航空运输为核心、以临空物流为先导、以临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产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揭阳空港经济区的发展优势十分明显。在区位优势方面,揭阳潮汕机场处于汕潮揭三市的地理中心,服务面积超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000万的粤东地区及梅州、闽南部分地区,以机场为依托的空港经济区同时还是海西与珠三角的重要联结点。在交通条件方面,厦深高铁、广梅汕铁路,汕梅、潮惠、揭惠高速公路,以及乘潮可航运万吨货轮的“黄金水道”榕江等在区内交集。此外,揭阳还具有侨乡优势和产业优势。

  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教授认为,揭阳空港经济区正是充当了汕潮揭同城化的重要“抓手”。陈鸿宇说,揭阳规划的空港经济区更注重促进空港与城市、空港与产业的互动发展以及空港与周边资源的整合。在他看来,揭阳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分布,将会是跨行政区域发展的。空港必须将整个粤东地区拉动起来,才能充分体现空港经济区的价值。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