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44载从不收出诊费

26.07.2015  12:20

  ●本报记者  郑炜梅

  见习记者  钟文丽

  特约记者  张炳峰

  在五华县龙村镇宫前村,村民生病时都会找邹汉英。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邹汉英行医44载,救助病患无数。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他都会背上药箱出发,且从不向村民收出诊费。

   扎根山村有求必诊

  邹汉英今年68岁。1971年,他从五华卫校毕业,回乡当起村医,一干就是44年。期间有多次机会转行或调入上级医院,但他始终不肯离开。

  “刚开始诊所设在一所学校里,后来村民提议建个卫生站,方便大家就诊。”说话间,邹汉英带着记者来到了他的诊所。记者看到,诊所门口挂着“龙村镇宫前管理区卫生站”的牌匾。“这个诊所能建起来全靠村民们的支持。当时我就对大家说,我会一直留村当医生,只要找我,我都会出诊,绝不收出诊费。”邹汉英说。

  采访中,村民邹访林看见诊所开了门,也走了进来。提起邹汉英,他赞不绝口。他说,有一次邹汉英病了,正在输液时接到村民的出诊请求,他立刻拔掉针头冒雨出诊,回来后继续打点滴。提及此事,邹汉英认真地说:“病情耽误不得,如果病人出了意外,心里会内疚。”

   缺席小儿子的婚礼

  自从当了一名医生,邹汉英的生活显得非常枯燥,每天不是出诊,就是在诊所看病。“年轻的时候喜欢玩扑克,但这个爱好早已被病人‘戒掉’了。”邹汉英略带幽默地说,有一次他玩扑克到凌晨4时多才休息,但6时多的时候就有病人上门就医。这件事后,他就再也不玩扑克了。

  “他一直就这样,总给我们念叨医生是服务行业,没有上下班时间,有人生病就要去。没买摩托车的时候,他就步行,后来骑自行车出诊。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他二话不说就出发了。”说起父亲,邹汉英的大儿子邹善辉说,为了能够及时出诊,父亲从不轻易离开村子,甚至还为此缺席了弟弟在外地举办的婚礼。

   协助建立村卫生所

  几十年的从医经历,让邹汉英对基层医疗状况非常了解,而改进乡村就医条件也成了他的一大心愿。

  为了给本村及邻村群众提供更好的就医服务,今年,他协助村“两委”建起了一间新的村卫生所。“人难免生病,但乡村里看病很不方便。特别是遇到重大疾病时,经常出现没有交通工具送病人到上级医院就诊的情况。”邹汉英说,建好后的卫生所将配备床位、救护车、专业设备等,不仅能方便村民就近看病,也能解决突发疾病没有车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