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意了 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都经过东莞身边
据北京晚报报道,记者从国家 卫生 计生委获悉,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患者为男性,34岁,江西赣州市赣县人, 为广东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 ,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而委内瑞拉为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出现发 热伴头晕、头痛症状, 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深圳市,于2月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 6日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 疾病 科接受隔离治疗。
2月8日,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当地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病例为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并上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时于当晚将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2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事情还没完。
广东省检验检疫局透露,12日该局从所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现场的入境人员中,检出一例来自委内瑞拉的“高度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15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检测,确认该病例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此病例为广东省首例、我国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现患者正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治疗,目前该患者发热、皮疹等情况趋于好转,血液中已检测不到病毒信息,但其尿液、唾液中仍含病毒,仍需接受进一步治疗。
据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 尹炽标 表示,与国内首例输入型病例一样,广东首例患者也为男性,28岁,在委内瑞拉经商3年后2月12日抵达白云机场入境 健康 检疫时发现有发热、皮疹。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立即采血筛查寨卡病毒,并通过广州120急救中心将患者转运至广州市医疗机构隔离治疗。12日下午该局对患者样本检测结果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
当晚,省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样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标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患者标本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此前曾在一个月前在委内瑞拉与类似的发烧病人、皮疹病人接触,回国前也曾被 蚊虫叮咬 。“患者在2月10日开始发烧,随后少量皮疹。
据悉,该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目前已有了明显好转。“具体表现为其皮疹已经消退,高热也已消失。只是肝功能仍有异常,目前还在接受护肝治疗。”尹炽标表示,“由于寨卡病毒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没有疫苗,医院进行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考虑到类似西医没有特效药物的疾病治疗上,中医往往较有优势,医院也已启动了中医相关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国内两例输入病例均由广东口岸入境
广东省虫媒疾病防治专家组成员、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 张复春 表示,与江西发现的首例寨卡输入病例一样,广东首例病例也是从委内瑞拉回国并经广东口岸入境的输入性患者,而且患者均为青年男性。患者的典型症状与寨卡病毒病非常类似。
他表示,由于广东省在防控虫媒传染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方面有了较好的技术、经验储备,对于该项疾病的防控还是很有把握。“考虑到目前南美地区仍是炎热的夏天,蚊虫孳生;但广东仍处冬季,并非白纹伊蚊等疾病传播媒介的繁殖高峰期,将来蚊媒密度如增加,而输入性病例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本地出现散发病例的风险可能存在。”
张复春表示,由于患者血液已无病毒,但尿液、体液中依然呈阳性,这类情况会否导致继续传播,医院方面也在和疾控中心、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在国外也有相关的报道,血液阴性的患者,后来经由性传播途径导致了女性感染。而寨卡病毒的最突出危害,是对孕妇造成影响,导致胎儿、新生儿小头症的出现。”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或小头宝宝,一名巴西男孩抱着一个患有小头症的宝宝。
正常人的头颅(左)和小头症患者的头颅(右)对比。小头症患者的头颅明显小于常人,完全发育后头围也不超过42厘米。
临床专家透露,寨卡病毒病病情相对登革热要温和一些,而且是一种明确的自限性(自行愈合)疾病,轻微患者大多能自行治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除孕妇去南美 旅游 需高度警惕外,避免蚊虫叮咬。一般人员并不需要过度担心。”
张复春、尹炽标等临床专家透露,目前口岸等相关部门已经启动了包含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在内的传染疾病的口岸筛查工作。“广州这一例,就是口岸发现的案例。”
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患者已“杀入”中国,这14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懂!!
1. 什么是寨卡病毒(Zika Virus)?
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科学家们最早从生活在那片丛林里的一只猕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了这种病毒,被称之为寨卡病毒,1952年又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该病毒,1968年,在尼日利亚发现了人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并逐渐扩散到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国等地区。
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于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发病185例。2015年5月,巴西发现首例本地感染病例,其后疫情持续发酵,直到发生了大规模疫情。
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
据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目前本土居民感染的国家主要是美国以南的拉丁美洲地区,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洪都拉斯、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多米尼加等。
2.寨卡病毒能人际间传播吗?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寨卡病毒是一种能通过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主要是通过伊蚊传播。伊蚊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埃及伊蚊(背部有四条线),主要在热带区域,另一种叫白纹伊蚊(头部有一条线),可以分布到温带区域。这两种蚊子的六条腿上都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所以也都叫花脚蚊。
世卫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介绍说,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还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亚热和黄热病。必须要有伊蚊的存在,才能把寨卡病毒传染给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寨卡病毒不会因为接触而传染。
国家卫计委2月3日印发的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介绍,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3.美国发现首个疑似经性传播感染病例,目前是否能够说明能够人际传播?
据《中国日报》援引外媒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2月2日证实,美国首次发现了可能通过性传播,而不是蚊虫叮咬传播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这个病例出现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当地卫生官员表示该患者未曾去南美洲国家旅行,很可能在同从疫区国家返回的病人有过性接触后受到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介绍,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蚊虫传播,通过人际传播的情况非常罕见,在此前总共也只有过1例性传播和1例经血传播的病例报道。
4.染上寨卡病毒之后会有反应吗?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寨卡病毒无症状感染很常见,出现临床症状表现的病例在20%-25%,也就是说4个人或者5个人感染了病毒,只有1个人会出现临床症状。
而且,专家说,和埃博拉、麻疹比起来,虽然寨卡病毒引起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临床症状也都是轻微的,可以在2-7天内自愈,真正需要住院的很少。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
5. 几天内可能出现症状?
记住这个时间: 两周 。如果你从南美回来之后14天内,没有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那就可以说你没有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介绍,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相对权威的资料显示为3-12天。所以,在实践中一般在暴露后观察两个星期,如果没有发病就基本没事了。
1月26日,在尼加拉瓜首都马纳瓜,一名卫生部工作人员在居民区灭蚊,防控寨卡疫情。新华社/路透
6.临床表现会有哪些呢?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主要有4类表现:
一是发热,但寨卡病毒罕见高热,通常是低度热,在37.5度-38.5度之间。
二是斑丘疹。属于皮疹的一种。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
三是关节痛,主要是像手、足这样的小关节。
四是非化脓性的结膜炎,也就是有充血但很少有分泌物。
如果你有南美旅行的报告,又在3-12天内出现了2种或2种以上的表现,就可以被怀疑为是已经感染了寨卡病毒。
其他感染的症候群还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虚弱无力;腹痛、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
1月29日在哥斯达黎加圣何塞一所实验室中拍摄的埃及伊蚊虫卵及幼虫。新华社
7.成人能去南美吗?孕妇能去吗?
据新华社,目前,巴西政府已宣布将派出20万名军人在全国发放预防寨卡病毒的灭蚊传单和药物。里约热内卢市政府也已发布声明称,在奥运会开幕前一个月,专业团队将进驻比赛场馆清除一切可能的蚊子孳生地,保证奥运相关人员不感染寨卡病毒。
此外,里约位于南半球,8月举行奥运会时正值冬季,气候相对凉爽,不利于蚊虫孳生。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也说,寨卡病毒病很轻微,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等组织都建议,孕妇不要前往疫情地区,因为孕妇感染寨卡病毒病,可能会导致婴儿产生小头畸形症等先天缺陷。
1月28日,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一名医生为一名疑似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抽血。新华社/路透
美国乔治敦大学高级研究员丹尼尔•卢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科研人员还在寻找寨卡病毒导致小头症等先天缺陷的科学证据,“现阶段,那些有很多寨卡病例的国家有关暂缓怀孕的建议是合理的”。
8.目前是否能够证明,小头畸形症由寨卡病毒引起?
2015年巴西的寨卡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说,小头畸形虽然不是一种常见病,但也是一种很早就发现的儿科疾病。小头畸形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包括在怀孕期间接触药物、酒精和其他毒素,或者感染其他病毒等。虽然在寨卡病毒流行地区出现小头畸形的明显增加,但两者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月28日,在巴西萨尔瓦多,一名理疗师照料一名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寨卡病毒目前被认为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激增的主要诱因。新华社/法新
9.对于未成年的小朋友和婴儿来说,寨卡病毒会不会有更大的威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各类人群的易感性差不多。中国此前没有过寨卡病毒传播,大家都没有免疫力,对于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10.感染寨卡病毒病之后,怎么治?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说,寨卡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目前没有抗病毒药物,且基本都是轻微症状,所以只能也只需对症治疗,主要是多休息,不用卧床休息,只需减少体力活动。另外,需要多饮水。另外,王凌航说,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来治疗寨卡病毒病。
因为寨卡病毒病非常容易和登革热病毒混淆。登革病毒会引起血小板下降,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就使用阿司匹林,如果同时或者其实感染的是登革病毒,就会加剧出血风险。
1月28日,在哥伦比亚卡利,一名卫生部工作人员喷洒灭蚊药剂。新华社/法新
12.怎么样区分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
据国家卫计委网站称,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了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
11.寨卡病毒有疫苗吗?
目前没有疫苗,但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表示,研制出疫苗是指日可待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说,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英国、巴西等已经在着手联合研发疫苗,据报道有望在年内完成研制。
12.是否存在通过一例输入病例将寨卡病毒扩散至中国国内的可能?
鉴于寨卡病毒是蚊子引起,会不会造成由蚊虫被带到中国而引起在中国大陆的扩散和流行呢?可能性是存在的。
如前面所讲,伊蚊这一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是有可能在温带地区活动的。此前登革病毒主要在东南亚地区流行,登陆美国是白纹伊蚊通过乘坐远洋渡轮而被带到美国的,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是二战之后最重要的医学昆虫事件。
这样的事情是否有可能在寨卡病毒上发生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说,一方面,蚊子飞行能力有限,活动范围只有几百米,不可能自己跨洋过海,飞到很远的另一个国家;另一方面,的确存在感染的蚊子通过飞机、货轮、集装箱等到他国的可能。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寨卡病毒病应对联防联控机制,民航、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已经注意到寨卡病毒的问题,加强了对航空器、入境货物的查验、杀虫。因此综合来看,通过蚊虫登陆中国进而造成病毒扩散的概率是极低的,基本不用担心。
寨卡病毒。新华社/路透
13.眼下中国还是冬季,但转眼入春入夏,是否会有大面积扩散可能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介绍,首先,如果国际上其他地区疫情严重,传到我国的概率就大;如果国际上其他地区疫情控制较好,传到我国的概率就小。其次,我国南方少数地区存在能传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而且南方大多数省份广泛分布有白纹伊蚊,所以如果在我国蚊虫密切较高的夏季,寨卡病毒传入我国,是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甚至引起局部聚集性病例的风险。
不过,国际上对于白蚊伊蚊传播寨卡病毒的能力报道也很少,所以对于白蚊伊蚊在传播寨卡病毒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即使病毒传播进来,是否会造成大面积扩散,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整体蚊虫密度的控制。我国目前在登革热等蚊传疾病防控上有较为成功的经验,所以,发现病例后迅速控制,采取措施降低蚊虫密度,是可以避免大规模传播或大规模暴发的。
2月2日,在秘鲁利马的国家卫生研究所,一名技术人员手举一管被蚊子叮咬的患者的血样。新华社/路透
14.目前,中国在防控上将采取哪些准备和应对措施?
国家卫计委2月3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特别是与疫情发生地有人员往来的口岸地区卫生计生部门,要高度重视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加强与口岸卫生检疫、交通等部门的沟通与联动,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使其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寨卡病毒病早期识别和诊疗能力。广东、海南、云南等重点省份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有效开展灭蚊工作,降低蚊媒疾病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