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感染艾滋事件呼唤温情制度补位

19.01.2015  16:02

  林德培

  日前,央视新闻关注了福州一名5岁女童毛毛,疑似因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毒的事件。2015年上班第一天,毛毛妈妈再次找上门,得到的答复是“调查复杂,还需论证”,在被质疑“办事效率低”后,负责协调调查的卫计委人士却满是“委屈”:那你来做我的工作吧。

  眼下寒风凛冽,笔者能够想象,对于福建这对母女而言,相比气温骤降带来体征上的冷,更让人寒心的是调查人员傲慢的回复。仅仅5岁的孩子,原本是到医院救命,不料因输血感染上艾滋病,目前作为不治之症,孩子以后多舛的命运何其无辜?虽然官员也有说错话的时候,但面对悲情时,怎能不顾一个雪上加霜孩子母亲急切了解缘由的内心感受,一句“你来做”,让人看不到一丝人文关怀,其暴露出来的公权力的冷漠,戳痛人心!

  根据调查结果,毛毛之所以被感染是由于经“窗口期”血液途径(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血液才会产生艾滋病毒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即为窗口期),在医学上属于临床小概率事件。这是谁也不想看到的。然而,不仅仅这个官方调查结果的通知“爽约”后姗姗来迟,后续在责任认定、赔偿等问题上有关部门也还没有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不仅要发问:由于献血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如此重大的恶果,那位协助调查的人士的“委屈”何在?谁来为孩子无辜生命负责?

  这对无辜母女在等待信服的结果,无数人也同样期盼事实真相。毕竟,医院的输血用血关乎很多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据资料显示,全世界5%到10%的艾滋病感染,与输血有关。由于艾滋病窗口期的存在,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目前难以完全避免。

  虽然是低概率事件,但在公众生命面前,不能就此束手无策,我们在寄希望于技术不断改进的同时,呼唤温情制度补位,这需要工作人员和权力部门对生命的负责和敬畏,最大程度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比如建立一套更加严格的献血制度,以及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保险和补偿基金,再比如人文关怀更加细致入微,尽可能地抚慰受害者。在调查结果出来后,还要以“切肤之痛”的态度,尽快拿出一个解决方案,表明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