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边防使者”——汕尾边防检查站华县城援藏侧记
冰天雪地中,华县城站长率官兵带上米、面看望藏民
华县城,这个名字很特别,而有关华县城的事迹也跟他的名字一样特别,他的故事令人十分感动,感动于他作为一名军人顶天立地、忠诚于党,勇于献身祖国边防事业的崇高精神;感动于他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主动选择远离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繁华的城市生活;感动于他为了心中“另一份爱”,远离妻女和年迈的双亲,心甘情愿地来到祖国的边陲,二次踏进世界的屋脊,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了践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去实现心中的“强警梦”。
华县城现任汕尾边防检查站法制科科长。1992年他入伍以来,始终坚持履行做一名军人的职责和操守,工作主动积极,任劳任怨,努力进取,获得了同事们的普遍好评和上级领导的称赞。2012年7月,华县城主动请缨,志愿参加了支援西藏的行列,期间任西藏边防总队阿里边防支队楚果寺边防工作站代理站长,坚守在平均海拔4600米的西藏边境地区,为保卫祖国边境和服务藏民做出了贡献。
以军人的意志征服高原反应
西藏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的,特别是高海拔地区,还要承担繁重的口岸维稳防恐任务,对官兵的身体、心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12年5月,当上级需要选拔一批优秀干部赴藏帮助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这时起,他就把自已当成是一个“准援藏”干部,每天坚持跑5公里,进行缺氧训练……。“作为一名边防军人就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2012年7月17日,是华县城圆梦的日子。这一天,他乘机几经周折,终于到达了西藏。刚踏上西藏的土地,有备而来的华县城还是出现了头晕、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就地休息和调理后,就要面临分配。分配前他主动打听了西藏哪些地方最艰苦、最需要支援的支队,主动申请分配到了大多数战友“闻楚色变”的普兰县边防支队楚果寺边防工作站工作,并任该边防站代理站长。那是西藏最艰苦又最边远的五个地方之一,离尼泊尔仅18公里。这里道路崎岖险要,海拔高达4830米,是十分荒凉、苦寒之地,除了野草就是石头,找不到一颗树。曾经有报道指出,有一个战士从这回去,见到树就抱起来痛哭,说他三年没见过树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可窥一斑。
华县城出生在广东,长期生活在温暖如春的南方沿海城市,一下子来到气温大半年处于零下三十几度、人烟罕至、举目无边的境地,其严重不适和高原反应差点要了他的命。轮番的操劳、日夜的加班,华县城终于病倒了,患上了肺水肿、体温高达39.8度,他被辗转送到县城的医院治疗,整整输了8瓶药液。经过吸氧、打止痛针等一番治疗之后,病情稍有好转,华县城又第一时间拔通战友的电话“喂,单位还好吧?现在是敏感时期,我们是国门卫士,千万不能大意,要尽好自己的职责……”。“部署”完任务后,躺在病床上的华县城暗地里给自己打气,一定要顶住!赶快好起来,回到战友们身边,回到工作岗位上。
为雪域高原传递千里爱心
任职期间,为了改善官兵们的生活,华县城带领士兵建成了当地首座大棚,种养蔬菜、养殖家禽等。同时,作为代理站长,他还同该站官兵一道开展走访活动,访贫问苦,帮助当地群众搭桥修路,与当地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3月,华县城在向汕尾边防检查站的领导汇报工作时,提到了自1月以来该地区持续降了几场暴雪,造成70年一遇的雪灾,最深积雪厚度达2米多深,一些牧民饲养的牦牛、羊等家畜被成群冻死,有些牧民家庭御寒衣物短缺,工作站官兵捐衣捐物,和当地群众奋勇抗雪救灾。听了华县城的汇报后,汕尾边防检查站党委非常重视,研究决定,发出捐赠倡议。就在那短短的几天中,发动了全站官兵积极行动起来,他们纷纷拿出了家中御寒保温的衣服,小朋友还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捐了出来。与此同时,华县城的爱人赖翠莲也在互联网上发出了捐助西藏雪灾的倡议帖,建起了“爱心救助藏区同胞”援助QQ群。经过10多天的宣传,一下子,来自山西、广西、上海、江苏、云南、山东等地的爱心物品纷纷寄到了汕尾边防检查站。之后,该站官兵还发动了家属参与,一起把收集而来的成堆衣服、物资进行分类打包,3月19日该站举行了“千里送温暖,爱心献藏胞”的捐助活动,一箱箱清洗干净的衣服和学习用品全部打包在箱子里,载着边防官兵和全国各地人民的爱心被寄往雪域高原。
捐助活动当天,汕尾边防检查站官兵及华县城爱人还通过互联网与华县城视频连线,听取了他述说普兰县警民抗雪救灾的情况介绍,并勉励他和官兵们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如今“爱心救助藏区同胞”援助QQ群的人数已达上千人,这项承载着内地人民对藏区同胞的爱心活动仍在延续,今年上半年就收到全国各地近2000多公斤的爱心物资……。除了对藏区人民的关爱,华县城在有限的休假里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和抢险救灾工作。去年9月份,经过上级批准,华县城从藏区回汕尾调休一个月。期间,台风“天兔”对汕尾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与战友们一同参加抢救救灾之余,他又利用周末时间携妻带女当“义工”,继续传递着自己的爱心。
二次援藏续写对边疆的热爱
华县城的援藏工作本来是为期一年,即2012年7至2013年7月,但一年过后,他感到许多事情还没有做完,放不下心离开。于是,他又向组织申请再留藏一年,得到批准之后,他除了抓紧做好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坚持和士兵们一起上岗巡逻之外,更加关注驻地藏民的生活,替他们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去年底,华县城看到藏民们去取生活用水和洗衣服的地方,本来是在他们工作站对面大约1000米处的圣湖,但由于路没修好又经常被大雪覆盖,他们就要绕一个大圈约20多公里的路才能到圣湖取水。华县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思来想去,决定用钢铁条搭起一座桥直通圣湖。于是,他请来电焊工和士兵们一起在冰天雪地里整整干了10天,终于搭好了铁桥,一下子就可以直达圣湖,藏民们走在桥上很开心,称这座铁桥为“爱民桥”!今年,边境防暴恐任务非常繁重,华县城发挥自身军事过硬的优势,组织战友们开展了多次防暴恐演练,成功设卡抓获了多名追逃人员;他喜欢钻研,研究各类营区“防袭击”装备、追逃“武器”,他“发明”的“卡口箭头”装备,这装备适合高原地带,特别是暴徒驾驶车辆冲卡时使用,哨兵发现险情后可以发射卡口上的箭头,阻止车辆前行。这项发明得到了驻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肯定,目前县政府等机关单位都推行。他还发挥技术特长,为藏区培养了一批高原蔬菜种植专家……转眼,任期又到,离行普兰县的那一天,下起了罕见的倾盆大雨,但该村的男女老小都来到派出所为他送行,有的提酥油茶、有的拿牦牛肉,想让他带点土特产回去,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只收下了一条代表全村人心愿的哈达。汽车发动的那一刻,他甚至头都不敢回,“不是因为不留念,只是因为不忍心见牧民脸上伤心的神情,我怕自己会哭”,他如实说道。
华县城圆满完成了他的援藏任务,于7月中旬又回到熟悉的汕尾边防检查站工作。在为华县城同志举行的欢迎座谈会上,他坚定地表示,他将永远不忘这段难忘的藏区工作经历,未来的从警路上,他将继续发扬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勇于重担的精神,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