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划定抗旱救灾底线:确保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安全

26.08.2014  03:18

  辽宁省代省长李希25日在全省抗旱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辽宁省委、省政府把确保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安全,作为一条底线、作为一条红线来严肃要求,决不允许发生群众因饮水困难而出现伤亡事故。

  7月以来,辽宁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8月14日,国家气候中心全国气象干旱监测表明,辽宁省干旱面积和中旱、重旱规模已列全国之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4日,全省总面积6275万亩农作物中受灾面积2927.5万亩,干枯和重旱面积1870.5万亩,其中干枯面积707万亩。辽西及大连北部地区灾情最为严重,坡耕地作物已基本绝收。根据当前的旱情,农业部门汇总分析预测,今年辽宁全省粮食因灾减产100亿斤左右。

  面对旱情给粮食生产带来的严重威胁,辽宁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尽最大努力确保粮食生产少受影响。全省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全力以赴抗旱救灾。各地区实行了“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的责任制,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全省共有28支县级抗旱服务队、625个水利服务站、6925名水管员,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省农业、水利、民政、气象、发改、财政、电力、林业、卫计、畜牧、保险等部门和单位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参加抗旱救灾。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气象局、省减灾委分别启动了全省抗旱Ⅲ级应急响应、重大气象灾害Ⅱ级应急响应、Ⅲ级救灾应急响应。全省新建各类应急抗旱水源工程331处,优先保证口粮田、种子田、设施农业和果树等经济作物的抗旱用水。目前,已经浇灌作物面积157万亩。

  辽宁还充分发挥大伙房引水工程和全省河库连通联调的优势,在确保辽宁中南部城市用水的基础上,为水田补水2.2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800多万亩水田的旱情,努力保证水稻产量不减、品质不降。此外,辽宁及时启用2.3万处节水灌溉等水源工程,浇灌作物面积900多万亩。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全省1600多万亩中高产田实现稳产。据了解,全省的粮食产量可稳定在200亿斤以上。

  为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辽宁省立足抗大旱、防大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建设应急水源,确保群众特别是“五保户”、敬老院、中小学等的基本生活用水。目前,全省抗旱服务组织投放设施4421台套、机动送水车81辆,为群众打深井56眼,有效解决了重灾区群众临时饮水困难。在抗旱救灾过程中,辽宁省建设的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等一批重大水源和输供水工程、9500处农村饮水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证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据了解,辽宁今年的旱情要比2000年大旱时严重得多,但目前因旱饮水困难人口,仅为2000年大旱时的15.2%,生活需要救助救济的群众也仅为40%。

  截至目前,辽宁省投入抗旱资金5.92亿元,投入人力226.4万人次,开动机电井22.12万眼、泵站2059座、机动设备29.17万台套、机动运水车14万辆次,临时解决了前期出现的35.83万人、7.9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辽宁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城乡水源核查工作,完善和落实城乡供水预案,细化每个水源的具体保证措施。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每村至少有一口深水井,确保群众长期用水安全。对居住零散的因旱饮水困难群众,要及时组织拉水、送水,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切实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记者 马义 陈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