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文化创意产业90后是掌舵的一代

04.12.2015  17:37

  当大广节总部所在地上海的大学生们才刚刚穿上大衣,远在中国东北一所大学的大学生们已经在飘雪的日子里完成了数十件作品。这所从2009年就开始参加大广节的资深参赛高校就是——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正门

  作为一所已经参加过6届大广节,并在2012年还取得过较好成绩的东北部高校,一得知2015年第十四届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活动启动,立刻引起了学校的关注。不久,辽宁大学就收到了组委会寄到的海报,新闻与传播学院立即组织了同学们进行了宣讲,推动大家积极参与。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广节的海报贴满了在学校的布告栏,吸引了很多同学驻足。同时,大广节赛式的信息也在学院的微信平台上不断推送,让更多的同学看到信息,积极参与。

  同学跟海报合影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向来重视实践与课本相结合,本届大广节以企业实际的创意设计需求为参赛题目的设置,对于辽宁大学的教学来说,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平台,学生可能通过参与大广节来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魏宝 涛老师表示,经过这么多届的参与,对于大广节整个比赛的规范和透明是很有信心的,尤其第十四届提出了“国际”化的概念,并在整个赛制奖项的设置上让大家看到了这一点。具有国际水准,赛制公平开放,而且活动很正规,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也可以在参与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了解自己的不足。

  校院里张贴的大广节海报

  魏宝海老师认为,在互联网液态媒体的浪潮中,90后是掌舵的一代,相对于70、80、90后的创意思维更显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未来营销、公关等行业的推动力是起关键性作用的,而大广节提供了一个给同学证明自己的机会,也为90后的创意思维提供了锻炼的平台。魏老师希望,大广节在东北区域高校的宣传力度还可以再加强,全国巡讲活动应有一站到东北重点高校推进,让东北区域更多的高校和富有创意创新精神的大学生都能到这个具有国际化平台上来展示自己。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笔者了解到,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很多大学生都准备了参赛作品,一部分已经上传大广节后台,还有一批作品在紧张的创作收尾中。作为参赛者,大学生们对大广节也有自己的感受。

  参赛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调试作品

  孙乔同学参加这次活动的作品是《粉笔侠大战loser》,作品的灵感来自援藏活动“爱里的心”。其实孙乔同学在大一的时候就听参加过的学姐推荐参与大广节的活动,所以一看到学院张贴的大广节开赛海报,同学们就开始准备作品。孙乔认为自己的作品如果可以帮助大家更多的去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就有了更大的价值。她认为一个营销活动,如果可以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和生活的真情实景赋予社会性,才会是一个成功的营销策划方案。

  在辽宁大学同学们的眼里,大广节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而且参加的高校越来越多,高手也就越来越多,与高手对决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大广节吸引大家高度投入参与的原因,不仅仅是丰厚的奖金,还有参与过程中同学们团队合作的融洽氛围和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参赛同学们认为,无论获奖与否,通过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同学的通力合作,都有利于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

  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过程,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比较清醒地认识到,创意虽然很精彩,但是为了团队作品的一致性,很多环节是不得不妥协的,因为与创意产业不仅需要无尽的创意,更需要团队的协作来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