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个健康的传统端午节

29.05.2014  13:00

  1

  悬挂艾叶和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这是因为端午前后,艾叶长势正盛,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起到有效驱蚊杀菌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干艾叶还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功效。

  同样,端午节时,有些人还喜欢在门上插上菖蒲做的“辟邪剑”,或再造几把“剑”给小孩子嬉戏用,乐趣颇多。从中医的角度看,菖蒲药性苦温,芳香开窍。而夏季人体往往湿热较重,菖蒲的芳香正好可以排解湿热,利于健康。

  2

  吃粽子

  端午到,粽飘香。吃粽子是端午佳节的传统习俗。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有过多的脂肪、盐、糖等。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含米量约为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因此,专家建议,女性一天最好不要吃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发的肠胃消化不良。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也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除此之外,专家还建议一些人最好少吃或不吃粽子,如血管病患者、老人、儿童和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无益。

  3

  佩香袋洗草药澡

  佩戴香袋也是端午习俗之一。做香袋多用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等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成细末装进袋子,让小孩戴在身上。专家指出,这些中药都具有辟秽、防疫、清神、益气、醒脑、散浊之功,挥发性很强。如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等等。所以,香袋不仅是互相馈赠的艺术品,还是很有疗效的防疫剂。人们在端午时节,随身携带一个香袋,就好像是带着一个作用非凡的“空气净化器”,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习俗。

  此外,在端午这一天,很多人还有洗草药澡的风俗,用艾叶、菖蒲、马鞭草、大小蓟、香附草、鱼腥草、薄荷叶等熬出一大锅黑黑的药水,老人们说,洗了“午时草浴”,身上一年都不会长疔疖。专家提醒,洗草药澡一定要注意针对性,譬如日常保健和治疗皮炎,在药材的选择上是不同的,最好能先向专业人士请教。

  4

  洒雄黄酒留习俗

  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也曾兴盛一时。如今,科学已经证明雄黄酒因含有毒性而不能饮用,但用雄黄酒在孩子们额头上写“王”字的风俗依然存在。被蚊叮虫咬时,很多人也喜欢涂些雄黄酒来消解肿痛。另外,有些老年人还有这样一个习惯,到店里买来雄黄和白酒,调匀后在房前屋后用菖莆沾着雄黄酒洒个遍,以求平安和福气。

  那么,这些习俗是否健康呢?专家指出,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确实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雄黄是一种含砷的化学物质,本身具有毒性,食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专家表示,端午节不提倡喝雄黄酒。如果需要的话,可将少量雄黄酒喷在墙壁、门窗等地,能达到净化环境、消疫驱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