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综合征”来袭 心态调整很重要

12.02.2015  12:33

  过年的意义在于分享过去一年的收获、憧憬来年。但是,也有人对过年“十分郁闷”,甚至出现抑郁、胸闷、头晕等症状,这种与过年相关的负面情绪被人们称之为“过年综合征”。近日,记者从梅州市人民医院心理科了解到,年关将近,带着对“过年”恐惧来看病的市民多了不少。

  年关临近心慌慌

  37岁的李先生是梅城一间民企的职员,最近因心烦、睡眠差到市人民医院就诊。他告诉记者,近1年来因升职无望、岗位调动,心理压力一直比较大。临近过年回家,却发现囊中羞涩,担心因工作经济问题受家人及亲戚朋友另眼相看,心烦不适又无处发泄。“每年回家发红包都不是小数目,父母的,亲戚的,同学孩子的,我的工资不高,每到过年都捉襟见肘,而且看到同龄人很多都混得不错,有房有车,心中越发心烦、入睡困难。”李先生坦言。

  来自银行系统的吕小姐恐惧过年则是因为她进入了俗称的“剩女”阶段。32岁的她一直没有谈过恋爱,每年过年回家都要接受父母的“催婚”。“看着同学纷纷进入婚礼殿堂,我还是孤零零一人,也感到难受,但每年回家被人像看怪物一样看待,要么说你没人要,要么说挑来挑去不怕挑个‘烂灯盏’,心里就觉得难受。现在离过年没几天了,心理疲惫,身体也觉得疲惫,什么也不想干。

  “年光族”占就诊人数50%

  记者从市人民医院心理科了解到,每年因恐惧年关产生心理问题的市民在逐年增加,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以上。就诊人群中,以恐惧“派红包”的“年光族”人数最多,占就诊人数的50%;恐惧“催婚”的“恐婚族”略低,占30%,其中女性恐婚族又占恐婚总人数的60%;害怕询问学业、害怕应酬劳累等人群则占剩下的20%。

  市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罗海龙告诉记者,年关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在自身人格的基础上由社会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的以焦虑、抑郁、恐惧或失眠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他们害怕春节的到来,反复思考春节到来后自身不利或可能难以面对的事情,烦恼、心情不畅,快乐感降低,睡眠质量降低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持续性的紧张不安、烦恼不已、郁郁寡欢、胸闷、胸痛等生理功能紊乱的症状。

  自我心理调节很重要

  罗海龙说,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能通过自我心理的调节得到缓解,因而市民如遇到此类问题时,先采用自我刺激、自我反省、适当宣泄的方法自我调整以缓解内心的不适。但如果已造成较大的内心不适感,自己已感觉难以承受,则需前往心理咨询门诊就诊。心理医生将根据患者严重程度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轻中度及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采用心理治疗结合物理治疗的方法予以改善;而对于中重度、文化程度较低或急于改善者则需首选药物治疗,辅以心理、物理相结合的方法。(何碧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