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运营老空间 老码头有了“城市阳台”

12.07.2021  10:50

设计团队打通相互隔绝的场地,实现港湾广场与大沙头码头空间的肌理统一。

大洋网讯 广州这座拥有18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正在通过人居环境提升,实现城市空间有机重塑。

在大沙头码头,打通沿江45米沿江界面,营造通透的共享开放空间,为市民打造一块休闲的临江景观广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阳台”;在只有820米长的“小街”越秀北路,通过打通连接口和新建“通道”,现在一共有7条步径直通东濠涌,越秀北路与东濠涌“融为一体”,变身滨水步道……随着广州新一轮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的开展,一大批老街巷焕然一新,生活环境得到优化,社区焕发新活力,区街特色愈加鲜明,人居环境日趋完善,实现了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全周期改造沿江东路,形成统一连贯的沿江城市界面

沿江东路大沙头码头至海印桥片区,地处珠江前航道黄金位置,也是珠江夜游的起点之一。但码头片区及东侧的林则徐纪念公园,过去在前航道沿线景观中略显“失色”,沿江碧道空间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景观提升潜力较大。

为了进一步塑造高品质现代化的滨水城市景观,广州市不仅仅将沿江东路片区作了改造,更是通过全周期的理念,将片区作为一个城市空间来运营升级。

在改造中,设计团队拆除港湾广场的围蔽,打通相互隔绝的场地,实现港湾广场与大沙头码头空间的肌理统一。与此同时,基于沿江景观带45米宽的开放空间,在区域内现有临江慢行步道的基础上增加了2.5米宽的慢跑道,实现沿岸道路、景观和公共空间的贯通,为市民打造一块休闲的临江景观广场,塑造通透的共享开放空间,形成统一连贯的沿江城市界面,让市民随时能够从江边走到广场休憩。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此次改造充分利用了港湾广场的现有长廊,改造成为“沿江驿”党群驿站,分别建设党史长廊和科普长廊。同时,使用钢结构材料对驿站进行提升改造,打造2楼观景平台,营造舒适的望江观景氛围,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可以远眺江景的“城市阳台”。

小切口做好大文章,越秀北路与东濠涌“融为一体

位于越秀公园旁的越秀北路,是一条820米的小街,这里曾经是老广州城的古城墙,濒临曾经的护城河东濠涌,广州市雕塑院、林克明旧居等老建筑就在路旁,静谧幽远。

这条位于老城的街道,也有了岁月的痕迹,人行道狭窄起伏、高低不平,大面积的封闭花坛挤占了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步行体验较差。虽然与东濠涌仅仅不到10米,但是因为环卫用房、驿站等建筑物的阻隔,街道面貌的凌乱,大部分行人走过这段破旧的老广州建筑特色老街时,往往匆匆而过,不过多停留。

作为市管八条重要道路及周边区域更新改造节点工程,广州市花“”功夫,解决街道“”问题,对越秀北路进行升级改造。

如今走上越秀北路,新铺的慢行步道平坦整齐,封闭花坛向后“退缩”,让出了更多空间,临街商铺有了更好的通达性和外摆空间,无障碍坡道取代了台阶,修葺过的灌木和绿化让街道空间看上去疏朗通透,行人有了更多可以活动的公共空间。原本连接道路与河涌的4个连接口被彻底打通,并新建了3个新“通道”,每个入口间距约50米至150米。现在走在越秀北路,短短820米一共有7条步径直通东濠涌,越秀北路与东濠涌“融为一体”,变身滨水步道。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全杰 通讯员穗建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