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广州大道地陷救援全过程
大洋网讯 今天下午,广州地铁通报了广州大道地陷事件的最新情况:最后两名失联人员的遗体被找到,两台陷入的车辆也被挖出,历时41天的抢险搜寻工作告一段落。此前,1月6日凌晨4时30分,搜寻人员在搜寻区域地下21米左右,发现了第一名失联人员遗体。
即时:
事发18分钟,首批救援队伍携带装备赶到
12月1日上午9:28,广州大道北与禺东西路交界处地面出现塌陷,途经该区域的一辆清污车和一部电动单车掉落其中,共有3人被困。事件发生后,地铁现场立即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第一时间组织消防队员和蓝天救援队进入现场,开展施救。
9:46,沙河消防中队指导员陈俊青到达现场。“在现场发现,水泥板底下的流砂一直往下流,我们准备绳索救援时,现场再次发生坍塌,地陷区域再次扩大,上午9:47,建立好救援支点后,已经看不到落入其中的人。其后我们一直寻找救援方案,调集无人机进行侦查。”
随后蓝天救援队到场。广州蓝天救援队技术总监林翼说:“我们接报后得悉地陷,根据过往经验准备的是绳索类救援装备,可是赶到现场发现已经看不到被困车辆,而且水已经漫上来了。其后,我们尝试高架桥斜拉索进入的方式,但现场坍塌速度很快,已危及到高架桥桥墩,这个方法也不安全,只能回撤,再想其他办法进入现场。”他补充道,到场时相关部门已中断了水电煤气,为救援提供了条件。
事发后,广州地铁通过微博发布地陷信息,当日多次滚动更新。当天晚上,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事件和救援情况。其后一个多月时间,广州地铁微博持续通报最新抢险救援情况,广州市至今已共计举行四次新闻发布会。
救援:
坍塌扩大危及救援者和桥梁,必须先加固
这次应急救援引发广泛关注,如何及时救人、确保施救者安全、防范次生灾害?为什么被困人员未救出便开始浇灌混凝土加固?
回溯时间线,可以发现地陷进展迅速,面积一再扩大。第一批救援人员在地陷后18分钟到达,1分钟内又遭遇一次塌陷,被困人员随之消失于视线内。而且,地下不断涌水,如果不及时止住,更多的土体将被冲走,地下空洞扩大,地面的救援人员、建筑物随时会被吞没。而地陷处旁边,就是广州大道跨线桥。
“事故发展速度快,两三分钟内车就被埋,水已经上来了,连续塌方导致救援人员无法靠近。而且,塌方迅速发展逼近高架桥墩,也危及地下的重要管线设施。”广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林本海说。“救援必须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如果塌方不断扩大,会带来更大的灾害。”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广东省勘察设计师杨光华认为。
广州地铁集团建设总部总经理孙成伟表示:“根据专家组意见,现场紧急研究,马上用混凝土加固塌陷区边坡防止再次塌方,待形成安全的救援平台后全面开展救援。同时,按照救援方案,在塌陷区域安装钢护筒,形成救援通道,向下探挖搜寻被困人员。”钢护筒救援相当于一个往下生长的竹筒,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安全的营救环境,可以一节接着一节往下挖,搜索被困人员。
至12月2日凌晨5时,塌陷区边坡加固基本稳定,钢护筒安装完成,并在钢护筒周边安装作业平台,开始下一步搜救工作。经专业机构对桥梁进行监测和检测,广州大道北高架桥状况安全,并于12月2日上午7时恢复通车。
经警方调查,事故中有3人坠入塌陷区,其中清污车的2人为石姓父子,另1人为罗姓男子,53岁,湖南省耒阳市人。
搜寻:
投入1500多人次,持续41天不惜代价
根据广州地铁通报,事发后塌陷区域被水体覆盖,且有土体塌落。置身其中,生还几率可以想象。“塌陷事件发生时起,政府各部门、地铁集团和相关单位想方设法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全力开展救援,不惜一切代价搜寻被困人员。”孙成伟说。
为了找到被困者,专家提出扩大搜寻范围。“按照国家、省、市权威专家的意见,鉴于车辆陷入后快速被流砂掩盖,塌陷处的流砂层较厚,地下水量大,失联车辆存在随流砂层移动的可能,因此要扩大范围。”12月7日,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中铁广州轨道交通工程指挥部副总工程师谭小春说。
为快速、准确地搜寻失联车辆和人员,现场在钢护筒内向下开挖搜寻的同时,以跨孔CT、电磁波法、声呐法等多种手段,在周边扩大搜寻范围。同时继续实施加固,防止塌陷体进一步扩大进而危及搜寻工作人员的安全。一连几日,现场指挥部投入1500多人次,动用地质钻机、地质雷达等近90台(套)救援设备,通过各种手段综合研判,初步确定了失联车辆的地下区域。
通过连日来24小时不间断地搜寻,1月6日凌晨4时30分,搜寻人员在搜寻区域地下21米左右,发现了一名失联人员遗体。公安部门进行了现场取证,并对遇难者身份进行核实确认。经初步确认,该遇难者为罗姓失联人员。1月10日,其余两名失联人员遗体被找到,车辆也被挖出。
善后:
安抚失联人员家属,全面调查原因
事件发生后,除了救援、防止次生灾害,同时还要安抚家属,尽量降低对市民的影响。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应急小组,安抚失联人员家属,及时通报最新救援进展,并进行善后。
塌陷位置与正在运行的地铁六号线隧道距离很近,由于处置及时,事件未对正在运营的地铁线路造成影响。
塌陷区域内有一条直径1.2米的主供水干管,事发后,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立即安排工作人员人到场核查,未发现该供水干管有爆漏情况。为避免次生灾害,自来水公司即时关闭该段供水干管,约1公里,并通过优化供水调度保证大部分用户用水。供水受影响用户主要在水荫路、花生寮、禺东西路附近,自来水公司出动6台应急送水车提供送水服务,同时,在12月3日抢通该供水管道其中一段,并在12月6日23:30迁改完成60米供水管道,令周边供水服务恢复正常。
“为了进一步加快搜寻进度,专家组经过反复论证和审查,一致同意增加地下全回转咬合桩结构,即从地面向下施工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形成挡土止水的结构后,再进一步实施搜寻。同时,将影响搜寻的地下220KV高压电缆、直径1.2米的供水管、直径0.3米的燃气管等管线迁改至搜寻范围以外。”12月7日,中铁广州轨道交通工程指挥部副总工程师谭小春说。
供水管已经顺利迁走了,在确保周边居民用电、用气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广州供电局、广州燃气集团等权属单位陆续将电缆、燃气等管线迁改到搜寻范围外。12月10日凌晨3时,燃气管已经迁改至搜寻范围以外,并完成接驳工作;12日,220KV电力管线已迁改至搜寻范围外,并完成全部管道敷设任务,19日,迁改至搜寻区域外的电力管道全部接头井已完成,部分场地开展路面恢复施工。
为确保搜寻区域及周边安全,第三方监测单位设置170个监测点持续对现场及周边地表、高架桥、管线和建筑物进行不间断监测。连日来,全部监测点的数据显示状态正常,安全可控。
事发后,广州市政府已成立了专门的事故调查组,进入现场收集资料,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