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还是雄起?上饶土楼群处在十字路口

23.11.2015  10:39
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

  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饶平县上饶镇曾屹立着80多座土楼,近十年来,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原先居住于土楼内的群众大量外迁,土楼失去了居住者的维护,当地众多土楼在风吹雨淋中迅速倒塌、消失。近日,本报记者前往上饶镇,探访当地土楼群现状,了解土楼维修保护情况。

  土楼面临倒塌

  维修任重道远

  当天上午9时许,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射在上饶镇马坑村镇福楼上,这座宽阔雄伟的客家土楼在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上饶镇文化站站长张世林带着记者正在楼内参观,此时楼中间一个房门推开了一条门缝,一位中年男子探出头来,微睁着眼睛盯着前来参观的人们。见到那男子探出了身子,同行的一名村干部走上前去:“会洋,吵到你了吧,昨晚睡得还踏实吧?”那中年男子听了点了点头,说道:“昨晚没下大雨,睡得还好。

  中年男子名叫张会洋,今年47岁,属单身困难户,是目前住在镇福楼里为数不多的青壮年人。镇福楼建于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是目前饶平县最大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客家椭圆型土楼。整座楼坐西向东,占地面积达9451平方米。此楼设三进围屋,前为平房,中为二层楼房,后为三层半楼房,整座楼共分66开间,气势雄伟,规模宏大。最高峰时,楼内居住着700多人,如今楼内只住30多户人家共100多人。

镇福楼里的部分房屋年久失修,已坍塌损坏。

  虽然现在镇福楼内居住人口已大为减少,但如何解决这100多名村民的居住安全问题,一直是当地村干部最为挂心的问题。由于年久失修,村民大量外迁,镇福楼如今已是“摇摇欲坠”,整座楼已倒塌房屋10多间,其它房屋大都已成了危房,能让人居住的较为安全的房屋是越来越少了。“如果不做进一步维修,整座楼将面临3年内整体倒塌的危险!”张世林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张会洋居住房屋的隔壁,就是两间倒塌的房屋,记者看到,屋内堆满了崩塌下来的墙体和屋梁等杂物,内屋甚至还有村民尚未搬走的家具。而张会洋为了安全,不敢将床安放在内屋,而是设在留门较近的前屋。逢风雨来临时,村干部会上门来提醒他,他就到楼外找个安全的地方暂住。

  不仅是张会洋,镇福楼里居住的100多名住户,逢风雨来临时,村干部都会挨家挨户上门提醒,叫他们到外面较安全的地方暂住。“能搬到外面住的已搬到外面住了,目前住在这里的大都是年纪大的、或者是经济困难户,土楼一直无法维修,逢风雨来临只好采用应急措施,这也是无奈的做法。”一名村干部感叹道。

土楼里的邻里关系和睦,村民经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

  记者在现场看到,楼内宽广的内埕中央是一口直径达3.2米的八角形水井,井水清澈。张世林告诉记者,这是目前已知客家土楼中最大的水井,井水尚可饮用。但记者看到,在水井的一侧,却新建了一间小瓦房,里面住着一户人家,这间小瓦房使楼内景观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小瓦房内住的是一户低保户,因为其所住的土楼房屋已倒塌,只好临时在楼内大埕建这一间房子暂住。

镇福楼里有一口直径3.2米的八角井。

  对于记者提出的修复土楼倒塌房屋的问题。张世林告诉记者,镇福楼已于2002年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文物保护有关法规,凡是对该楼进行修复的行为,都要逐级申报。土楼是间间房屋相连的建筑,如要维修其中一两间,则必须要其它房间修复巩固配合,因此往往修复起来工程量较大,单靠村民自身筹资无法进行。而且现在需修复的房屋往往是危房,没有一定水平的建筑师傅难以胜任修复工作,这给土楼的修复带来了难度。鉴于镇福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当地政府已就土楼的维修保护向上级申报,但尚未收到回复。

  据了解,不仅是镇福楼,上饶镇现存的客家土楼大都面临倒塌、消失的危险。近十年来,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原先居住于土楼内的群众大量外迁,土楼失去了居住者的维护,众多土楼在风吹雨淋中迅速倒塌、消失。该镇原有的80多座土楼大多数已倒塌,现保存完好的土楼只有16座,接近报废的有10座。而这也是饶平县土楼群的普遍现状。

  维修难度大、工程量大、资金缺口大这“三大”是上饶镇众多土楼轰然倒下并再也“”不起来主要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当地民众保护土楼的意识不够强烈,不少人将之仅仅看作是一个居住场所,而不是祖先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旦搬迁到外面居住后,对原先居住的土楼不加以保护维修,致失楼内大量危房的出现,加大了土楼维修难度。甚至一些民众还在土楼保护区域内乱搭乱建,致使土楼景观受到严重破坏。

  站在镇福楼内倒塌的房屋前,记者不禁伤感满怀:600多年前,在这一片山地荒野中,当地先民在缺乏机械的情况下,用双手和双脚建造了这一雄伟壮观的建筑,成为了几百年间村民遮风挡雨防盗防匪的安居场所,厚重的楼墙承载着多少历史沧桑与人文气息。但在如今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这些建起这奇迹般建筑的人们的后辈们,面对土楼逐渐的倒塌、消失,却是那么地无能为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