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虎门修文物:6年修复180门铁炮 还给林则徐“洗脸”
刘 成 铁质文物修复专家
东莞时间网讯 近日,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风靡全国,许多观众直接把片中的修复师捧作“男神”和“女神”,这部在豆瓣高达9.5分的朴实之作,不仅为中国观众揭开了神秘的故宫馆藏及文物修复这一行当,也把中国的工匠精神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
而在岭南大地上,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东莞,亦不乏这类工匠精神。
比如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的刘成教授,便是铁质文物的修复专家,《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雷勇是他的学生,副院长是他的师姐。每当看他一丝不苟地为林则徐雕像、虎门炮台上的铁炮及其他文物做除锈修复的工作,让人油然而生发一种敬重。
在东莞市博物馆,当书画修复师蒋彬向笔者展示一幅幅古画时,那历经数百年依旧完好的意境让人叹为观止。随后蒋彬把画抬高,通过灯光,画背后纵横交错的贴纸,述说着它们曾经的劫难和沧桑,也反映了修复师们如何化腐朽为神奇,让已经“奄奄一息”的古文物重新焕发容光。一幅古字画的装裱修复要历经60多道工序,蒋彬曾经过半年时间摸索和试验,将一组损坏到“一摸几乎成粉”的古代绢画屏风,变成国家二级文物;他也曾修复100多幅“二居”(居巢、居廉)的古字画,让人们通过这些兼具美学与史料价值的作品,遥想当年岭南画派开山鼻祖在东莞生活的情景,更加形象生动。
前广东省博物馆的书画、青铜器修复专家钟卫平也在莞城美术馆工作多年,他是目前省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国家级文物修复资质的专家。他在东莞还带了不少徒弟,其中莞城图书馆古籍文献修复室的负责人、"80"后女生张笑艳便是他的学生。在莞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和张笑艳的努力下,莞城图书馆这个镇一级的地方图书馆拥有了东莞第一个古籍修复室。张笑艳并非科班出身,但她对文物修复的热爱与传承,代表的是本土年轻人对历史文化的情怀和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或许,正因为有这样的工匠精神,东莞才能成就如今的智造名城,成为引领国内“机器换人”的标杆;才能成就其厚重底蕴,通过深入挖掘、保护、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非遗项目,向外界展现“不一样的东莞”。(沈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