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这家“特殊”烘焙店 助精神康复者开启“第二人生”
大洋网讯 心理健康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卫健委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之一,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识别、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特别是抑郁症、焦虑症。因为抑郁症往往会让患者工作能力下降,甚至面临失业。
近日,记者在北京路地铁站口附近发现了一家特殊的小店——这是一家新开的烘焙饮品店,总面积不到30平方米,天蓝色的招牌,门口摆放着色彩明亮的鲜花,店内还弥漫着浓烈的柠檬草香气。走近仔细察看,记者发现在这家店的招牌右下角,有一行不太起眼的白色小字:“越秀区残疾人职业训练基地”。原来,这家名为“乐活派”的烘焙饮品店,是由广州市家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为精神康复人士所开设的。这里不仅是社区探索新型志愿服务项目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成了数名精神康复人士重启新生活的起点。
康复者欣然:
从设计师变成烘焙师
与社会重新接轨很满足
欣然是一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者。她曾是一名设计师,主要负责对一些品牌的橱窗进行平面设计,例如橱窗内的服装摆放等,除此之外,她还需要对品牌的店员们进行日常培训。
欣然告诉记者,过去她一直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由于工作需要,她几乎每周都要前往不同的品牌店铺帮忙调整橱窗,会接触到很多人,但长期的奔波却让她的许多情绪都积压在心里。
欣然
“我第一次发病就是因为一次培训,那是我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项目,以前都是有同事带,所以那一次我给自己非常大的压力,想着怎么将培训讲解清楚,有点用脑过度。”欣然表示,对于第一次发病时的具体状况,她已经记不太清,“感觉整个人就是一种‘断片’的状态,我只记得自己坐在办公室思考怎么做培训的内容,至于中间我如何离开公司,如何被送去医院,就完全没有印象。等我最后恢复意识时,我已经在医院进行了大半个疗程的治疗。”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以为自己康复了”的欣然决定重返工作岗位。经过朋友的介绍,欣然去了新的工作岗位,工作还是与陈列有关, 尽管之后欣然一直有按时服药,每个月会去定时复查,但由于公司新店要开张,在经过了好几次通宵之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她再次复发疾病,“也许是有了第一次发病的经历,第二次发病时,我潜意识里知道自己在干吗,但却会不自觉去做这些事情,比如乱讲外语,乱说话等等。由于当时医院没有床位,我在家里休养了两三个月才恢复认知。恢复之后我找了一份人事助理的工作,但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由于这份工作跟之前的设计专业不太相关,不是很适合我,一两个月后我选择了离职,之后因为疫情等原因,我一直待业在家。”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具备抑郁和狂躁两种状态,这也给欣然和她家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影响。为了能够专注照顾女儿,欣然的父母选择了在家陪伴她。去年,欣然的妈妈在了解到相关信息后也主动去联系社区,没多久,家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便联系上了欣然,“之后每次社区有活动项目,社工都会点对点地联系我,后来得知他们有烘焙组项目,我个人比较感兴趣,于是就加入他们的团队中协助,之后我又自费去学习裱花,所以这次听说他们有了这样的一个烘焙店的创业项目,我也一同加入了进来。”
欣然说,相比过去设计师的工作,烘焙师让她找到了适合当下自己的正确生活节奏,“工作压力没有那么大,在身边的同事要么是社工,要么是和我一样的精神康复者,大家之间互相帮助、取暖,同时也能拥有机会和陌生人接触,逐渐与社会重新接轨。对于现在的生活,我已经很满足了。”
采访中途,一位老人带着小孙女走进了这家新开的饮品店,欣然笑着向记者摆摆手,主动迎了上去,开启她新一轮的忙碌,光是从她眼里的神采便能看出来,如今的欣然已经逐步告别了那个内向的自己。
由精神康复学员烘焙制作的糕点
康复者小宇:
工作压力导致病情反复
待业两年终等到“心头好”
小宇是一名有着七八年病史的精神康复者,今年32岁。过去她曾是一名广告人,与欣然一样,小宇发病也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小宇说,自己是一名完美主义者,过去负责广告策划时,她经常每天加班,24岁那一年由于工作压力大和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情,“那根绷了很久的弦突然就断掉了。”
“当时非常困惑,因为我的家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精神类疾病,也没有家族史,所以对这个疾病的了解程度不深,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我便出院了。治疗精神类的药物有副作用,一个是会导致发胖,我从原来的100多斤涨到了现在的130多斤;另一个就是会嗜睡。所以中间我就停药了几次,没想到会复发。”小宇告诉记者,八年来,她一共复发了三四次,均是由于私自停药加上工作压力大导致的。
在2018年之前,小宇一直都在广告行业工作,每当状态好的时候,她就会去工作,紧接着就是步入“压力大,复发,再停工”的循环。
小宇并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身边的同事,但抑郁症对小宇的工作依然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比如说我每次上午吃完药去上班,到了早上9时就会特别困,有时候我想偷偷打个盹,但是如果老板在就只能强忍;除此之外,感觉脑子的运转也慢了很多,如果正在想一个方案,就不像之前那么灵活。”
“所以我特别想告诉大众,精神类疾病是一种慢性病,它不像感冒咳嗽,并且冬春交际的时候,由于天气冷、活动少,也会容易发作,产生季节性抑郁症,需要引起警惕。”小宇说。于是当2018年她再一次病情复发之后,小宇选择了辞职待业在家,尽管这两年没有收入,但小宇的家人却非常支持她,“他们只希望我平平安安地度过。”与此同时,小宇的家人帮她联系了社工,在社区的帮助下,小宇通过烘焙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乐趣,以及一帮与她有同样遭遇的学员。
社区教员李漫婷告诉记者,这些学员尽管由于长期服药,存在记忆力下降或者手抖的问题,但通过长期的职业训练,他们已经能够慢慢适应和克服。“社区的老师们都很耐心,我也特别喜欢做吃的喝的,感觉还是挺有成就感,我现在给自己的要求是先做好一些简单的事情就好。”小宇说。
社工郭佳鑫:
与精神康复者共同进步
后续推荐更多就业岗位
据家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郭佳鑫介绍,越秀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于2012年,由广州市家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运营至今,已为超过1000个越秀区精神康复者家庭提供服务。而他们的“搭建爱的桥梁-社区以残助老服务模式探索项目”主要包括解决残疾人就业和帮助社区困境长者提供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两大板块,“我们也一直在与这一群精神康复者一同进步,他们从一开始不愿意出门,到现在愿意走出来,再慢慢回到工作岗位;我们中心也从一开始没有就业项目,到现在开创了专门的职业训练基地。”
郭佳鑫
郭佳鑫告诉记者,这群精神康复者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应对能力其实都很强,只要全社会给他们多一些时间去康复,他们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迹是迟早的事情。
“如今,我们每个组(烘焙组和居家养老护理组)有15名学员,4名教员。教员上岗之前都会帮他们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去了解残疾人的特点,并帮助学员进行职业再设计,重新建立职业信心,后续再根据学员的情况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据了解,目前“乐活派”项目基地就已有多名学员正式上岗,这批学员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已经恢复到比较积极的状态。
“当然,我们还有不少学员是待业状态,之后我们也会把他们推荐到其他对接的企业去实习和就业,让学员以兼职或全职的方式去工作。过往有一些企业在听说对方是精神残疾人时会有顾虑,但是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解这个群体,并表示‘培训好了可以推荐过来’。目前已经有几家做手工和烘焙的企业岗位在等着他们了。” 郭佳鑫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忧子、程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