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西站枢纽核心区要怎么建?这2个设计方案曝光了……

27.09.2019  23:54

近日,“东莞西站枢纽核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评审会召开,标志着东莞西站枢纽核心区的建设进入新阶段。

为高水平推进东莞西站枢纽核心区规划建设,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城市的经济价值,今年6月初,水乡管委会启动了“东莞西站枢纽核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具备国际视野、高水平、高标准的设计方案。

经过严格的遴选,来自全球的4家具有较强实力与影响力的设计单位(联合体)脱颖而出,成为本次竞赛的参赛单位。

之后,这4家参赛单位,围绕东莞西站枢纽核心区的发展定位、土地利用、公共空间、综合交通、景观系统、建筑风貌等进行系统研究,分别提交了“湾区水乡智芯”、“翡翠绿洲、未来水城”、“摩天基塘,云界水乡”、“国际合作港、湾区创智岛、水乡公园城”各具创意的城市设计方案。

本次评审会,大会邀请了国家住建部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柯焕章作为专家组长,以及规划、交通、景观、建筑等多领域的7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方案进行评审。

评审会上,各位专家认真聆听了设计方案汇报,并仔细分析方案的优缺点。与会专家表示,4家设计单位在深入研究基础条件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给出了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解读的四个方案,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设计团队的扎实功底,是一次水平较高的城市设计竞赛。

经过评审,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主体单位)+上海星艾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提交的“翡翠绿洲、未来水城”方案,广州市设计院(主体单位)+法国AAUPC建筑规划事务所(AAUPC CHAVANNES & ASSOCIES)(联合体成员)提交的“国际合作港、湾区创智岛、水乡公园城”方案,成为本次竞赛的2个优胜方案。

接下来,水乡管委会将按程序从2个优胜方案中确定1个中选方案,继续开展后续深化设计工作,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东莞西站枢纽核心区。

【延伸阅读】

1、“翡翠绿洲、未来水城”方案(优胜方案)

四大举措打造东莞西站枢纽核心区

该方案指出,东莞西站枢纽核心区位于东莞市水乡功能区核心区域,既是水乡功能区发展的核心引擎,亦是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其发展兼具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政策优势,但亦面临着轨道虹吸,场地割裂等现实问题。

该设计方案综合考虑片区总体功能定位、TOD交通优势、场地蓝绿特质,提出了站城功能一体化、站城交通一体化、站城开发一体化、站城生态一体化四大举措;着重突出知识经济与制造产业的转接,外部资源与本地产业的互动;加强TOD多模式交通转换及带状城市性交通廊道,塑造TOD强核心引领、多核多功能联动的整体结构;构建以全新中央公园为核心延展的蓝绿骨架,从产业、交通、城市形象、生态景观等多个维度谋划片区发展,实现其由交通枢纽向产业枢纽直至“翡翠绿洲、未来水城”的华丽转变。

2、“国际合作港、湾区创智岛、水乡公园城"方案(优胜方案)

体现水乡特色 打造粤港澳创新门户

该方案提出,要把东莞西站枢纽核心区打造成“国际合作港——与世界联系的窗口”、“湾区创智岛——粤港澳的创新门户”、“水乡公园城——生态特色的服务心”。为实现以上目标,方案重点关注“如何平衡生态特色与TOD开发的关系、如何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湾区都市节点、如何在目标下体现近期的可实施性”。

该设计方案提出,需要将水乡的生态特点与TOD开发进行平衡。高效路网与顺应生态本底的路网相结合,体现景观与效率并重;以水为骨架串联用地,体现水城模式,营造水乡氛围。组团化布局形态+公园开放空间体系,打造视线通廊,保证景观的视觉通达性,连接水道、河岸两侧地块和公共空间。营造“开门见水、城水对话” 的水乡空间,打造“100米见涌,300米见湖,500米见河”水网系统,将水系融入城市之中,体现水乡特色。

全媒体记者 吕晓敢/文

全媒体记者 程永强 实习生 李敏也/图

编辑 官登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