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交会”进行时:倾听青年之声 让传承与责任照亮梦想
12月1日下午,“倾听青年之声·讲述志愿故事”分享会举行,6位优秀志愿者结合自身事迹与现场青年志愿者分享了志愿服务心得。中国青年网记者刘洪侠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刘洪侠 连瑞谦) 12月1日下午,能容纳近700人的志愿服务重庆交流会主题活动区座无虚席,“倾听青年之声·讲述志愿故事”主题分享会在这里举行。十几岁的年轻学生和几十岁叔叔阿姨们聚在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志愿者,他们又因为共同的期许一同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
传承:用爱的回馈谱写志愿进行曲
清华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毛雯芝。中国青年网记者刘洪侠摄
17年、259名志愿者、70万服务小时,18000名受益者,这一连串的数字都来自于一个集体——清华研究生支教团,而对于当天的分享人毛雯芝来说,这些数字赋予了她力量,而她也用行动延续着这背后的精神。
作为一名曾经受助于清华研支团的西部学子,在考入清华大学后,她就一直想怎样才能回馈自己接受过的爱,直到正式成为清华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我觉得这比考上大学还自豪”。于是,毕业于青海湟中县第一中学的她又以老师的身份回到了母校。
但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最爱的学生给她带来了深深的挫败感,“我还记得我们一个班的班长,总是酷酷的,成绩也非常差,我特别震惊。”经过深入了解,毛雯芝发现,原来小男孩来自于一个单亲家庭,母亲曾再婚两次,这让他对学习、对生活抱有不信任感,为了彻底改变孩子,毛雯芝开始深入他的家庭,她和她的母亲聊、引导她改变对孩子的教育,她每天晚上去给他补课,周末跟他们家人一起做饭聊天。
一个月的时间不长,但毛雯芝用它改变了一个少年的成长轨迹,在第二次月考的时候,在全班59名学生中他进步到了第20名。“在看到他成绩的那一刻我很激动,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第一次因为考试成绩觉得那么有成功感。经过这样的支教生活,我才懂得,很多青年缺少的是在梦想道路上的指引,而我有幸在成长路上遇到过很好的导师。因此,我想用曾经志愿者带给我的感动化为感恩之心回馈母校,回馈曾经养育我的一方土地,回馈这充满爱的社会。”这是毛雯芝的故事,是支教团的故事,也同样是很多其他青年志愿者的故事。
责任:用志愿之心夯实生命的厚度
浙江省公益救援促进会会长何军。中国青年网记者刘洪侠摄
西装革履地来到分享舞台上的浙江省公益救援促进会会长何军说,自己被朋友问到为什么穿这么正式时回答道:“因为我要去和很多人分享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何军和他的企业家朋友们来说,“公羊会”曾经只是他们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顺便做些什么的载体,而如今肩头上已经扛起了一种叫做“责任”的问题。
“公羊会是我和杭州的一些青年企业家一同创办的,初衷很简单。但从2003年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广阔博大、看到了不尽如人意之处,在谋求自己成长的时候更是尽了最大努力,为社会、为祖国贡献一些力量。”对于何军来说,社会责任的践行体现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服务上,远到尼泊尔、巴基斯坦地震灾区,近到温州苏迪罗台风、汶川地震灾区,都有他们的身影。
何军说,他觉得自己和小伙伴们就是一个个“Little potato”(小人物),“我们多年来,一步一步在新疆、西藏很多落后地方盖起了学校、诊所,帮助当地的孩子和其他弱势群体;我们探索了一些新的公益模式,比如公益大学——让有才华的志愿者走到社区、街道为残疾人士提供教育,让他们收获快乐和劳动的果实,甚至能够以此谋生。”他们不断以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着高效的、低成本的、可复制的、不浪费社会资源的公益模式,并付诸于实践。
何军说,多年来,国人们从各种灾难中走过来了,大家一同见证了个体的渺小,也见证了所有人齐心协力的伟大,因此格外珍惜也不吝于奉献力量。他们的成员很多都是各行业的精英,有医生、有海归,有各种各样的人,但他们都奔着共同的目标,“灾难经常发生,但我们不是去等待灾难,我们更多的是用公益之心,一同去承载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一些必经之痛,为我们这个国家去分忧。”
改变:义字当先 把服务他人当成忘我的乐趣和喜好
香港青年志愿者协会司库黄兆雄。中国青年网记者刘洪侠摄
来自香港的黄兆雄说,因为志愿服务,他的人生分为了两个不同的阶段。 2007年的一个周末正在家里看报纸的黄先生被一份国家在香港招募奥运志愿者的消息吸引了,“我内心在想,要到香港招募志愿者是因为英文吗?但当我去了解之后,我的观念改变了。”因为国家要把奥运会打造成为全国参与、全民参与的一件事,那个时候的黄兆雄很感动,也迅速将感动付诸了行动,他和远在英国的女儿分别在香港和伦敦报名参加了招募,一同成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那一年我们父女在北京待了一个月,跟北京大学、民族大学的学生们一起服务,非常开心。
一次志愿服务留下的是对志愿的深切热爱。2009年1月香港志愿者协会成立后,黄兆雄持续参与了诸多活动,“在比赛场馆、在场外停车场、在机场,我在不同的岗位服务大家,很开心。和年轻人一同工作,更是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更多活力。参与志愿的心态也不断改变,志愿服务已经不仅仅在于为自己,还在于为国家服务,尽力去为国家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如今,作为香港青年志愿者协会司库,黄兆雄和同事们一同促成了香港青年志愿团,深入很多中学开展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在学校引导成立志愿者团队,并派出专人提供包括急救、赛会服务等在内的各种培训,致力于向更多人传播志愿精神。协会同时还承接香港青年志愿者在广东韶关和梅州的支教服务活动,一大批香港年轻人将在两个城市服务半年到一年,“他们有的人甚至辞掉了正式工作,在这一段不短的时间里,两地青年可以不断加深了解、互促互进。”
如果要用一个字总结自己作为志愿者的感受,黄兆雄说他会选繁体的“义”字,“要有一种把自我放在一边的忘我境界,要把服务他人作为一种喜爱。在国际性的对外服务中,我代表的不是我、甚至不是香港,而是整个国家,我们要以此传递我们的文化。志愿是我们共同的名片,更是一个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在志愿事业的道路上,我们一直葆有青春!”
在分享会现场,还有其他三位志愿者分享了自己和团队的故事,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服务项目,但无一例外的都做到了在坚守中成就他人,在奉献中升华自我,对大家来说公益已经不是单方向的给予,而是一种社会环境。
同一天,在“青年之声”平台上,很多网友也留言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不管是支教还是个体帮扶、无论深刻还是简单,志愿给受助与助人者留下的都是不可磨灭的记忆与收获,这是一种爱的力量,来自于因你而改变的一个不太高的分数,来自于外国受助者因你而发出的一句CHINA。志愿就这样传承着爱与责任,心怀梦想、照亮他人、承载希望,雕铸了一段难忘的青春记忆,人生填充了厚重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