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集团世界第一高楼成大水坑 专家质疑是骗局

11.07.2014  09:00

  一个上万平米的水坑,突兀在远大科技集团(下称“远大集团”)世界第一高楼项目的工地上,如果从天空俯瞰,像是生长在长沙市郊区上的一块伤疤。

  “这好像是在给世界开个玩笑。”7月6日, 附近一位居民指着水坑,用纯正的湖南话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按照规划,远大集团的天空城市高度将达到838米,将一举超越迪拜塔,而更重要的是,这座将耗费90亿元的世界第一高楼,远大集团只准备花费近10个月的时间建成。

  不过,梦想终未照进现实, 自去年7月宣布奠基以来,该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目前工地上仅是一个上万平米的水坑。

  7月8日,远大科技集团新闻发言人朱琳芳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目前不接受采访,“此前媒体写的报道,只是听附近卖西瓜的人说的,没有与远大集团取得确认”。她对记者说。

  而历时一年来,有关天空城市项目土地、资金、防风、抗震及消防技术的质疑越来越多,这也让远大集团的可持续建筑格外吸引眼球。

  “建设838米的高楼对技术的要求较高,目前,远大集团在可持续建筑技术上缺乏经验,投资90亿元并不能满足建筑对资金的所有需求,所以远大集团才迟迟不动工,以免耗费更多资金。”对于停工原因,中投顾问研究员侯宇轩分析道。

  无独有偶,去年远大科技集团与银川当地政府签约的中阿友谊大厦,号称第二个“天空城市”,设计高度410米,自去年签约以来,迟迟没有动静。而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项目所在地阅海湾中央商务区规划和建设管理办公室向时代周报记者确认,“没有听说这个项目”。

   高楼梦成大水坑

  7月6日,时代周报记者辗转寻找到位于长沙西部望城区的天空城市项目所在地,项目所在的地方只是一个积满水的一个大水坑,随着前几天连续降雨,目测积水已有十多米深。

  大水坑四周已经被围杆围起来,标有“基础深坑,严禁有用,后果自负”的警示语。一条名叫望湖路的柏油马路到大水坑处戛然而止。项目土地上被农民种上西瓜。

  “这确实是天空城市的项目地址”,中建五局一位现场留守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确认。

  中建五局是天空城市项目的总施工方,项目部已是人去楼空,院子里亦是杂草丛生,一位留守人员隔着锈迹斑斑的栏杆笑着告诉记者,去年7月份就开工,约一个月后就停工了,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工。

  时间回到2013年7月18日,中建五局与远大集团签署远大“天空城市”的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施工总包价为52.5亿元,签约第二天早上,随即进场开挖。

  按计划,地下6层施工需要6个月左右,但另一位留守人员则向记者透露,实际上开工约一个月,工程就停了,“如果正常施工,今年项目早就完工了,显然远大集团违约了。”上述知情人士说道。

  据了解,目前有5个人在现场值守,最主要是汛期来临,深坑积水,担心放假的学生等下水游泳发生意外。

  记者查阅土地资料显示,2012年11月,远大集团子公司天空城市投资有限公司以38977万元的价格摘得位于大泽湖街道的一宗67297.94平方米的商住用地,容积率高达12.0。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天空城市项目投资90亿元,计划中将建造838米,共计地上202层地下6层,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采用可持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超越迪拜塔成为世界第一高楼。

  根据远大集团的宣传,天空城市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城市:可以容纳3万多人、44550家住户,有250套酒店客房、45个公园、10万平方米学校、医院、写字楼,93台电梯,甚至可以开着轿车逛街。

  2013年7月,远大科技集团总裁张跃乘私人飞机到此奠基, 由于天空城市项目地面建筑采用远大可持续建筑模块化材料搭建而成,因此在当时的奠基仪式上,53岁的张跃口出狂言,“基础施工6个月,地面建筑4个月”。

  然而,一年之后,奠基石仍然卧在杂草丛中,而项目在去年奠基后热闹开工,却很快戛然而止。

  一位行业人士猜测,高层建筑一般面临防风、抗震和消防等难题,停工原因极有可能是未拿到批文。

  实际上,令远大集团更头疼的应该是消防设计,根据消防相关法规,对于身高838米的高楼,如何预防火灾和控制火灾,在国内仍是一个严峻课题。

  这个惊动全国上下的项目,并未如期完成,让当地村民太多期待几乎化为泡影。

  “当初征的地全部是农田,以前种水稻几乎不赚钱,十分希望项目能建起来,带动当地发展,但是项目到底建还是不建,谁都不知道。”附近一位村民对记者表示。

   万亿可持续建筑市场

  7月8日,面对时代周报记者的追问,远大集团总裁办兼任新闻发言人朱琳芳向记者明确表示,“这段时间关于天空城市项目不接受采访,此前那些媒体发稿没与我们取得确认,只是听卖西瓜的人讲的”。

  据了解,远大集团目前的业务主要有四块:非电空调、空气品质、可持续建筑和能源利用。

  尽管远大集团公开财务数据甚少,但据仅有的资料显示,2006年,远大空调销售46亿元;非电空调领域,湖南市场2012年销售1.12亿元,2013年,销售达到2亿元,但记者发现,其中湖南省通过首购采购远大非电空调达40台(套),采购金额达1.56亿元,占比78%。

  相比之下,远大集团的可持续建筑业务可谓风生水起。最近两年,不仅签下银川中阿友谊大厦项目,还主持建设天空城市项目,还进入房地产领域。

  时光回溯到4年前,张跃领军的远大集团早就涉足建筑业,当年,他在北方一次生态论坛上对随访记者表示,已经投资开发可持续建筑企业,并在一年内完成三期项目,建设1000多万平米的可持续性建筑,营业额将超过300亿元,“远远超过空调这个主业”。

  2009年,远大集团设立全资子公司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远大可建”),并在湖南湘阴县建立工厂,投资20亿元,力求形成年产能1000万平方米的规模。

  2010年3月,远大集团采用可建技术一天之内于上海世博园内就建起6层楼高的远大馆,吸引了不少媒体的目光。

  其后,远大可建采取加盟合作方式,先后布局山东乳山、宁夏银川、河南安阳、安徽滁州等,已经有10多家企业加盟,计划2015年形成5000万平方米的产能。

  利用远大的品牌和技术共享,远大集团向加盟企业收取费用,据公开报道,加盟企业每完成一座建筑,就按建筑面积来算,每平米提取100元的标准返还给远大集团,由此推算,上述5000万平方米产能,仅提取的费用就达50亿元。

  去年,张跃接受采访时认为,“可建是我的另一个重大创造,是我的乐趣所在。我们做了一个战略,需要几百个亿来支撑。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如果我往可建方面走,每年一千个亿、一万个亿的销售收入,这一点都不奇怪”。

  尽管如此,耗资90亿元的天空城市仍然停留在纸上,仅从投资金额来看,远大集团可能不堪重负,极有可能会拖累空调主业。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远大集团利润额为40亿元,2012年为118.44亿元,但天空之城耗资近90亿元。

  天空城市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对媒体透露,天空城市的40%资金靠融资,其余来自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

  业内担忧的是,即便838米高楼顺利建成,也将面对运营成本的重压,记者了解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建设投资高达83亿元,每年运营成本需数亿元。

  就在去年远大集团宣布建设天空城市项目不久,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就通过媒体质疑,“远大用的这套建造技术在国际上没有先例,承诺造价相对又很低,只有两种可能:要不就是他在建造技术上有惊世之举,要不就是一个骗局。

  无独有偶,早在4年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对媒体预言,建筑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建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节能,或者为了盖得快,远大集团的可持续建筑梦想还需要现实的检验。

  业内人士分析,远大集团推出世界第一高楼,可能是因为远大可建的推广速度太慢,需要更醒目的示范项目,赢得市场认可,快速吸引加盟商加盟,以此扩大可持续建筑商业版图。

   转型隐忧

  基于90%工厂制造、5倍节省能、99%过滤PM2.5、9度地震不倒的建筑技术,由这个自主发明创造的建筑技术,远大集团由日渐艰难的空调业务向可持续建筑业务转移,且成功向市场推出“上海世博会远大馆”等可持续建筑样本。

  这其中,还基于一个重要背景是,目前国内新建八成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且国内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2至3倍。

  根据2008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我国城乡建筑运行能耗约占我国商品能源总量的25.5%,如果考虑建设过程中的能耗,则建筑行业相关能耗比例将更高。

  而按照牛津大学的预估,到2020年,世界建筑业产值将从目前的7.5万亿美元增加到12.7万亿美元。即便远大集团只能做到10%,那也将是一个巨无霸的企业。

  要实现占据全球可持续建筑30%市场规模,可持续建筑未来必须给远大集团贡献营收100亿元,目前来看,这只是一个梦想,远大集团在可持续建筑业务上还面临着诸多难题的考量。

  目前可持续建筑更多地表现在住宅产业化上,这也是可持续建筑市场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万科作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也开始注重可持续建筑的应用和发展,数据显示,自2007年启动住宅产业化开始,产业化开工面积在4年间增加16倍。截至2011年末,万科产业化新开工面积已经达到272万平方米,是2010年产业化开工面积的2.55倍。

  数据显示,住宅产业化直接带来水、木材、煤炭等资源消耗的减少,仅能耗一项就比传统施工方式降低20%至30%。

  住宅产业化只是可持续建筑一个重要方面,与可持续建筑一样,目前我国相关政策、产业链等多方面的原因制约多数企业参与住宅产业化的热情。

  不仅如此,早在2012年,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谈及远大可建时,就认为“技术上可以做到,但在经济和社会管理上,认为现在条件并不成熟”。

  侯宇轩分析,目前远大集团在可持续建筑技术上缺乏经验,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可持续建筑是新兴事物,它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达到建筑本身的要求,还需要在设计中融合最新的“绿色”设备、仪器实现节能环保,这对缺乏经验的远大集团来说跨界太大。

  除开市场、技术、营销、运营等,跨界的风险还在于,远大集团管理人才的匮乏,张跃就曾对外称,企业需要一批高级职业经理人。

  此外,资金亦是重压,据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原主任刘亚军披露数据显示,远大营收在1996—2006年长期徘徊在10亿元至20亿元,现金储备每年3亿元至6亿元。2011年,远大副总裁胡灿明表示,远大2010年的营业收入是40多亿元。2013年初,张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12年远大的营业收入大约60亿元,其中,非电空调20余亿元。

  此前,声称不上市的远大集团不得不放下姿态,根据此前媒体报道,远大科技集团设计的可持续建筑业务规模,计划2015年形成5000万平方米的产能,至2020年将实现年建7亿平方米的产能。为此,远大科技集团在2010年需募集130亿元资金,包括30亿元启动资金,100亿元支持加盟商的授信资金。

  翻阅张跃的履历,可以发现,“跃进”一直是他的人生标签,无论是他从美术教师到发明无压锅炉、发明直燃机(非电空调)、冷热电联产系统等,每一步似乎都在跨界,每一次都具备颠覆性而备受质疑,在远大科技集团发展中看似并无章法,却影响深远,就如同“天空城市”的样本,质疑声也许将会持续蔓延。

  (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