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远望6号”挑灯夜战10小时 精测妙控牧北斗

02.02.2016  11:53

远望六号供图

中新网“远望6号”远洋航天测量船2月2日电 (汤建辉 高超 景乐)南太平洋某海域,夕阳缓缓沉入海平面以下,天际的火烧云渐渐隐去,天色也由澄亮转为昏暗。航行在大洋深处的中国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6号”,上甲板亮起点点灯光,照亮舒展的巨幅天线。

远望6号”以固定航向、固定航速12节(1节为1海里每小时,1海里等于1.852公里)匀速航行,严阵以待北斗M3-S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7个小时,船时18时59分(北京时间11时59分),船指挥大厅内,响起调度员孙金卫的口令,“各号注意,我是长江六号,下面进行点名。610、630……

船上所有科技人员提前3小时30分钟进入准备程序,检查设备状态、操作相关设备。

驾驶室里,各类仪表盘上荧光闪烁,航行信息一目了然,值班船员谨慎驾驶,时刻注意海域瞭望;位置在海平面以下的动力机舱机器轰鸣,轮机部门船员在高温、高噪音环境中定时巡检动力设备,保障供电、服务航行。

通信系统有条不紊开展工作,确保执行北斗M3-S卫星海上测控任务通信链路畅通无阻;测控系统中心机房内,USB雷达天线等航天测量设备操作手注意力高度精中,紧握操纵杆;工程师们紧盯各自面前显示屏,开展数据监视、软件维护、技术状态核查等工作。

船指挥大厅3个硕大的液晶显示屏不停闪烁,调度里传递着火箭发射的实时动态。

点火!”、“升空!”……

船时22时29分,指挥大厅里传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的指挥调度声,“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M3-S卫星顺利升空。

远望六号供图

调度里不时传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各测控站的报告声。船舱内,各机房无数的红绿点交相辉映,一排排显示屏幕上倏忽变更着各类信息画面及数据。

船时22时39分,一阵急促的警铃声响彻全船,“30分钟准备”的口令已经下达,“一级测量部署,人员按部署就位”的号令随即发出。

10分钟准备,天线指向等待点!

5分钟准备!

1分钟准备!”参试人员屏气凝神,等待着目标出地平。

USB测控主操作台显示屏上,一个亮点突然划入屏幕,欢快地跳跃着。主操作手胡金辉迅速扫了一眼显示数据,右手熟练地转动操纵杆,稳稳地把绿点牢锁在示波器中心。

长江六号发现目标!

调度员孙金卫坚定清晰的报告声,刹那间打破了船舱内的宁静。

USB组长魏连魁迅速指挥组员,及时接收上面级及卫星遥、外测参数,为中心遥控提供通道,为西安指控中心判断卫星分离提供重要依据。

参试人员精力高度集中,紧张有序地开展着状态监控、参数核对、数据接收和处理工作。

1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1个小时过去了,他们还在紧张地忙碌着。

这时的餐厅,后勤系统早已备好了可口夜餐,并为测控一线岗位准备了茶水饮料和点心, 卫生 室医护人员则进行巡诊以备不时之需。

所有参试岗位,按照方案预案,依次进行轮班作业,一岗和二岗分工合作,轮流进行设备操作、状态监控。

长江六号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孙金卫向中心实时汇报着卫星跟踪情况。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组组数据、信息、画面在不停处理、交换和刷新。一组组测控数据,化成电波飞向祖国,飞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长江六号跟踪结束。” 船时05时28分,“远望6号”顺利完成测控任务,第一时间向中心汇报。

结束10个小时连续测控任务的参试人员,纷纷走出机房,来到室外的上甲板,他们肩并着肩手牵着手,在晨曦中等待日出,迎接崭新的一天到来。

在海潮涌动中,“远望6号”缓缓调整航向,朝着祖国的方向胜利返航。

航行在南太平洋上的远望6号船

从发现、捕获目标到跟踪结束,“远望6号”本次北斗M3-S卫星海上测控工作持续6个多小时,在整个测控任务中的地位与作用非常关键。“远望6号”以无可挑剔的完美表现,为组合体调姿、卫星分离及入轨等关键动作提供可靠测控支持,为确保北斗M3-S卫星发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完)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