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赴暹罗谋生路 扶危济困建善堂
曼谷最著名的唐人街——耀华力路,中国店铺招牌密密麻麻。
泰国曼谷华侨中医院是由华人慈善组织——报德善堂建立。 资料图片
苏细女士介绍报德善堂情况。
星暹日报社。
黄迨光
泰国客家总会。
“抬头一看/回到故乡的月亮/胖了!圆圆的脸蛋/正如陶陶居的月饼/饼圆,月更圆。”泰国华裔诗人“岭南人”写过这样一首诗《回到故乡的月亮胖了》,寄托了旅泰华侨华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据粗略统计,泰国华侨华人约有900万,占全国人口的14%,也许正是血缘上的接近,让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变得更加容易。此外,这种血缘亲情,也让华人肩负了更多的使命与责任,为中泰交流源源不断贡献力量。
历史
郑信被泰国人誉为民族英雄
抵达曼谷唐人街区时,正值当地时间下午五点,夜幕正在降临。唐人街上鳞次栉比的高楼上悬挂着各式中文招牌,有酒楼、旅店也有药店,这些招牌密密麻麻,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正置身香港旺角的街头。
在曼谷大街小巷,无论是古代遗迹还是现代建筑,都能找到不少中国文化的元素。追溯历史,早在13世纪中叶,暹罗素可泰王朝建立时,泰国便成为中国的藩属,向中国进贡方物,并与中国维持了良好的关系。当时,中泰两国互赠礼物,形同贸易;中方允许泰方豁免缴税,使泰方有厚利可图。在这期间,中国已经有人远赴泰国,从事商业活动。
到了17世纪末,全泰国的华人人口约有10000人,大多来自福建与广东,属商贸移民。泰国历代王朝对待华侨华人的态度友好。大航海时代,华人、日本人和欧洲人频繁往来于泰国各个口岸,然而泰王却只将华人视为自己人,并给予特殊优待,因而华人与欧洲客商竞争时占尽优势。
“聊泰国华人史,郑信是个绕不开的名字。”泰国客家总会工作人员黄伟宏介绍说。18世纪下半叶,邻国军队曾一度围攻泰国当时的首都阿瑜陀耶,城内华人居民奋勇抗敌,保卫城池。战争期间,原籍中国广东澄海的中泰混血儿郑信带领部下突围,收复阿瑜陀耶城,随后迁都吞武里,郑信被拥立为王,开创吞武里王朝。郑信登基后,平定诸雄统一暹罗。因复国有功,郑信被誉为18世纪泰国的华裔民族英雄,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海外当国王的华人。
此后,泰国政府将郑信的登基之日12月28日定为郑王节,以此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值得一提的是,吞武里王朝建立后,郑信对光复暹罗有功的华侨华人委以重任,还对华侨实行优惠政策,从中国招来大批侨民,尤其是潮州人,形成了近代中国人移居泰国的第一个高潮。
1782年,曼谷王朝建立,国王拉玛一世延续了历代王朝对华人的优待政策。国王拉玛一世迁都曼谷并开始建造大王宫,中国移民便迁居到三聘街,并逐步将其发展成今天的中国城。19世纪中叶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华人移民的步伐。到了19世纪末,泰国华人已遍布各地。
在20世纪初,泰国的潮汕籍移民占40%,潮汕人之所以占尽优势,除了郑信的厚爱及连锁性的移民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曼谷与中国华南地区通航,以汕头为最早。
“直到现在,华侨华人在泰国都非常受重视,记得我们商会刚刚成立的时候,当时泰国的国王拉玛七世还亲自出席成立大会。”泰国中华总商会的总干事陈一平介绍说。
特色
报德善堂彰显华人影响
在曼谷唐人街,有一个造福了万千泰国百姓的机构,这就是在泰国家喻户晓的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报德善堂是泰国最大的民间慈善机构,善堂由泰国著名华侨侨领郑智勇等12人于1910年共同发起,他们在曼谷拍抛猜路购地修盖颇具规模的大峰祖师庙,名之为“报德堂”。泰国报德善堂是广东潮汕民间善堂文化在海外开枝散叶的结果。
提到大峰祖师,熟悉潮汕文化的人并不陌生。大峰祖师是北宋末年潮阳著名高僧,他乐善好施、救助苦难,深受当地人推崇。他圆寂后,潮汕当地乡绅兴建善堂救助弱孤者。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在潮汕各类善堂有300多处,大都以大峰祖师为号召。可以说,大峰祖师是潮汕善堂的鼻祖。
潮汕有句俗语:“生有二哥丰、死有大峰公”,意思是生能得到二哥丰帮助,死后得到高僧大峰的照顾,生死都有依靠。二哥丰就是指郑智勇,他1851年出生于泰国,原籍广东潮安县。据说“智勇”这个名字是孙中山1908年赠的。19世纪下半叶,郑智勇依靠经商,成为当时泰国首富和华侨社会最有权威的人。他虽身居泰国,却对潮汕家乡航运、兴学、筑堤等不遗余力,善举殊多。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负责人苏细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说,最早侨居泰国的潮汕人,大多数生活贫困,他们当中时常发生人死后无人认领尸首的情况,善堂最早的善事便是收敛无名尸。后来在敛尸的基础上,善堂再做善生的事,比如开设了华侨医院。
报德善堂三楼是历史陈列馆,有一张照片记录了早期华侨来到泰国的情景,他们在海上漂流了十几天,刚刚乘船抵达泰国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很多人处于一种奄奄一息的状态。报德堂为他们送去衣服和食物,维持他们的温饱。
直至今天,每日前往报德善堂捐款祈福的人络绎不绝。报德善堂利用捐助做更多的善事,受益者又感恩捐款,如此循环不已。如今善堂每年的捐款高达50亿泰铢。记者了解到,报德善堂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救援系统,包括救援队、消防队、医疗队共有100多名工作人员,每日分两批24小时值班。苏细说:“报德善堂内设立的无线电控制中心辐射全泰国,泰国境内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灾情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反映给报德善堂。随后,报德善堂会统一调度人手指挥救援。报德善堂还与泰国警方合作,每当遇到天灾人祸时,善堂会和警察在第一时间出发,同时完成事故界定和救援。”
报德善堂在泰国实力强大,不仅兴办华侨医院,还成立大学。1994年,由报德善堂发动,得到泰华社会的支持,报德善堂成立了华侨崇圣大学,并在该校开办中文系,教授华文。经过长期的不断善举,报德善堂把潮汕地区民众的大峰祖师崇拜带入泰国社会,得到了泰国社会的认可。
发展
华文媒体推动“一带一路”战略
当地比较大的广东会馆——泰国客家总会的大楼矗立在曼谷唐人街上。黄伟宏介绍:“会馆的性质是侨团,主要负责客家人在泰国的联谊和交流。此外,会馆的会员也可以享受一些福利,比如资助会员子女入学,向学业优异的会员子女颁发奖学金等。”
客家总会大楼里供奉着关公像。黄伟宏介绍说,旅居泰国的客家人,非常讲究信义,供奉关公像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信义。
在泰国,华文媒体较为兴旺。泰国总共有六家华文媒体,包括《星暹日报》和《世界日报》。《星暹日报》董事长郑芷荪祖籍广东潮阳,是泰国杰出的华裔企业家,现在亦担任泰国工商总会主席。《星暹日报》副总编赵婧楠说:“我们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在泰国生活的华人,除了日常时政新闻,还为他们提供旅游、美食等实用资讯。报纸采用简体字,因为年轻一代的泰国华裔更多接触的是简体字。”
《星暹日报》作为一份华文报纸,在促进侨团联系和发展方面做出努力。每期报纸有专门版面报道侨社新闻。今年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在曼谷举行,《星暹日报》积极参与,给了大篇幅报道。《星暹日报》还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对“一带一路”有持续关注和报道,《星暹日报》与泰国当地的几所大学和一些商会策划了关于“一带一路”的讲座。
华侨华人在近现代泰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泰国中华总商会是泰国最重要的华人商会之一,成立于191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国与泰国尚未建交,有关泰国华侨的一切事务,如办理身份证例费、居留证及各项福利事务等,均由中华总商会代为处理。
陈一平是泰国中华总商会的总干事。“泰国的华文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非常多,我们有很多活动也配合‘一带一路’,还经常去中国各省份展开交流活动。”陈一平认为,商会在泰国华人社会与中泰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商会服务华侨华人、促进中泰双边友谊的宗旨,永远不会改变。”
粤人行踪
黄迨光:深耕华文教育的实干家
泰国潮州会馆主席、祖籍揭阳的黄迨光是当地有名的侨领,尽管他是移民泰国的华裔第三代,而且出生在泰国,但他受到祖父和父亲的熏陶,从小就接受了华文教育。黄迨光留学英美多年,回到泰国后,积极发展自己的事业,如今拥有三家大型工业纸盒、纸厂公司。
今年2月,黄迨光荣任泰国潮州会馆第三十九届主席。他的当选并非偶然,因为长期致力于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让黄迨光积累了足够的声望。
13年前的一次偶然,让黄迨光进入了华文教育事业。在泰华各界的热心支持下,黄迨光勤勤恳恳致力于华文教育,创建龙仔厝三才公学并带动整个泰国西部华文教育的发展。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黄迨光用“诚惶诚恐”四个字表达了他的心境,他说:“我从来不后悔挑下这副担子,办华文教育是所有华侨华人发自内心的祈愿,既然大家推选了我,我就要想办法把它办好!”
黄迨光仅用了5年时间,就将三才公学发展成“示范学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的三才公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三所幼儿园、涵盖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同时拥有齐全配套设施的综合性学校,成为泰国华校的楷模。
黄迨光将其管理工业的先进模式与方法引入到教育管理中来,涉及到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各个问题,黄迨光都要和校董会、学校管理团队及老师进行沟通,集思广益是黄迨光管理学校的方法之一。
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让黄迨光勇敢地担起了泰国西部17所学校联谊会主席的职务。他呼吁千千万万的华人华侨都投入到华教的队伍中来。他说,我一个人挥出去的是一个拳头,而千千万万个人挥出的力量是一座山。
对于开展华文教育的意义,黄迨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泰国第四代的华裔,大多从小就被送往欧美国家留学学习,其对中华民族之情结不浓厚,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不强。因此,开展华文教育,培养下一代泰国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根’在中国,其意义深远,对于两国文化的交流也助益颇多。”
为培养学生对华文的兴趣,避免学生因华文学习难度过高而引发的情绪,黄迨光在自己负责的17所学校中,推行统一华文课时间的制度。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华文学习水平,参加不同难度等级的华文课程。此外,黄迨光还鼓励学校开展唱华文歌、演华文小品等活动,以增进学生对华文的兴趣。
除了兴办学校,黄迨光还另辟蹊径,收购华文报纸来推广华文。“我收购了《亚洲日报》,但我不是为了盈利,而是想把《亚洲日报》当作泰国从事华文教育的教师和学习华文的学生发表中文文章的平台,让他们能够从另一个方面感受到学习中文的好处。”
黄迨光还表示,希望有更多更强的力量支持泰国华文教育,让泰国华人了解自己的根。
城中探粤
曼谷唐人街浓浓潮汕风情
唐人街位于曼谷城区的西部,是泰国首都地区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其规模及繁华程度,在东南亚各地的唐人街中,堪称魁首。唐人街至今保留着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华人社区习俗的特点,店铺前都供奉着福、禄、寿三位神像,门上、门旁匾额,对联往往写的是“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吉祥语。
在这里,游客不必在乎自己会不会泰语,更不必在乎自己会不会英语,唐人街的大部分商贩都能听懂甚至会说几句简单的普通话,只需要寥寥数语,他们就能准确地找出你想要的饭菜或药品,这已经成为他们招揽生意的必备技能。
泰国客家总会的黄伟宏说:“唐人街可以说是潮州人的天下,虽然客家人来到曼谷的时间要更早,但更重视商业活动的潮州人到来之后,开始渐渐垄断唐人街的店铺生意。”
每逢中泰传统佳节,唐人街都会热闹非凡。中秋节临近,街头的小店里都已经摆上了各式各样的月饼。据了解,农历新年一到,曼谷唐人街都会张灯结彩,戏曲团体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通过精彩的表演来庆祝农历新年。而在泰国一年一度的九皇斋节期间,曼谷唐人街到处飘着黄色的“斋”旗,上百家糕点、水果、面类等素食摊位在街道两旁摆开,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舞龙队伍夺人眼球,让多国游客在泰国感受中华文化。据了解,九皇斋节并非佛教节日,而是起源于华人习俗,后来融入健康、环保及佛教理念,逐渐成为全泰国民众共同欢度的节日。
学人论粤
王子昌(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
为“一带一路”发挥三种作用
如果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丝绸之路不是靠着坚船利炮打出来的侵略与征服之路,它是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命危险,船载马驮探索开辟出来的。今天我们提倡“一带一路”,不是因为怀旧,而是历史上的“一带一路”跟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的逻辑恰好契合:中国要走和平发展之路。所以,“一带一路”可以被更多解读为“和平之路、财富之路和合作交流之路”,这样更容易被泰国华侨华人所信服。
当然,在泰国的华侨华人,可以为“一带一路”政策发挥三种作用。
首先,华侨华人可以发挥桥梁作用为“一带一路”战略增信释疑。借助他们及其开设的媒体,宣讲“一带一路”构想之意义、互利性、光辉前景等,加强相关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新丝绸之路建设倡议的认同与支持。其次,泰国的华侨华人遍布泰国各个行业,可以用其经济资本和其智力资源直接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再次,激励他们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使华侨华人与住在国主流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加强接触,鼓励华侨华人有意识地通过媒体、网络等平台,提高其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率,借助公共外交等方式积极引导国外媒体、智库等有关中国的公共舆论,加强国外公众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全面认识。
联合主办:广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
支持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