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黑山村梯田游显成效 黄金周自驾游超五千

14.10.2014  13:10
  酒香不怕巷子深。地处粤北的连山壮族自治县太保镇黑山村秀丽的风景,通过帮扶单位的开发和宣传,被游客日渐知晓。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到此观光旅游的自驾游络绎不绝。黑山村“农家乐”每天接待四方游客五、六百人,出现了平常少有的热闹火爆的景象。也体现了黑山梯田游这个帮扶项目初显成效。

  连山壮族自治县太保镇黑山村,属于“边、远、少、穷”山村。该村下辖屋地冲、山塘、大塘基、金鸡嘴、岭儿寨5个自然村,共有196户、910人,其中贫困户61户、267人,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3480元,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7500元。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由清远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清远市财政局与连山县委统战部、连山县移动公司共同帮扶。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扶单位确立了“从内源抓起,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的帮扶思路,帮助黑山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引导农户发展生产项目,致力帮助黑山村脱贫致富。在村集体经济的帮扶上,帮扶单位共投入50万元资金为黑山村入股连山县的小水电站,为该村每年获得4.5万元分红。帮助该村将因管理不善而多年没有效益的小水电站发包出去,使该村的集体收入每年又增加了2万元。

  在贫困户的脱贫帮扶上,坚持内源扶贫,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突出“种、养、助、输、扶”的五种帮扶措施,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以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从而实现稳定脱贫。

  “”就是引导贫困户种植杉树、有机稻、有机茶、油菜花;“”,就是引导贫困户养殖猪、鸡、鸭等禽畜;以种养合作社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组织动员贫困户参加各种合作社,发展种植、养殖业。比如,引导有种植杉树传统和经验的贫困户扩大杉树种植面积,以保持家庭林木的循环收入;投入5.81万元,建立有机稻种植诚信金,支持贫困户种植有机稻。2014年,黑山村有机稻种植面积扩大了100多亩;动员贫困户种植有机茶叶和有机蔬菜,2014年,贫困户种植有机茶叶13.5亩2.7万株,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17亩。同时,帮扶每个贫困户养殖资金2000元,并邀请县农技专家到村开展种养技术培训,57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今年计划养殖本地猪170多条、本地鸡4500多只、本地鸭1800多只。这些特色农产品在黄金周期间深受游客的青睐,为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就是帮助贫困户解决居住、就学、就医难等实际困难;“”,就是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按照“抓培训、强素质、重输出”的转移就业扶贫思路,组织该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职业技术、技能培训。2014年,全村共有92人外出务工,基本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就是扶助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构建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同时,利用黑山村独特的梯田资源优势,支持村民通过种植油菜花、开办“农家乐”,开发梯田旅游。2013年冬,帮扶单位共投入4万多元,支持贫困户购买油菜花种子、肥料。今年春,油菜花盛开时,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摄影。夏、秋季节的有机稻田同样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好风光。生长在有机稻田下的禾花鱼、稻田鸭,还有走地鸡、无公害蔬菜等“农家菜”成为了游客的美味佳肴,做旺了“农家乐”市场。国庆期间,黑山村一共接待了5000多名游客,黑山村6家“农家乐”,40多个床位全部订满。游客食宿、购买农产品等消费,带动了村民增收。

  目前,帮扶单位还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标准,开展建设“美丽黑山”活动,通过种植花木、修建村道、建设文化室、篮球场、公厕、公园等,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通过抓环境卫生保洁、制定文明公约,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也以此增添黑山村的魅力,促进美丽乡村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