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文明⑦ ▏大岭山连平村:山歌唱响麻将声消 唤醒文化留住乡愁

09.05.2019  00:16

▲村民在对唱山歌

同妹坐到五更头,点完灯草点完油。哥摘眉毛当灯草,妹滴眼泪当灯油……”从前在大岭山连平村,村民聚集在街头、村巷,随处都能听到这样含情脉脉的山歌,女的含蓄而害羞的表情,男的高亢而嘹亮的歌喉,无不显示出你侬我侬的情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的生活日渐富足,唱山歌的人也越来越少,村民业余时间几乎流连在麻将桌上。“生活好了,打麻将、赌钱成了风气,一天到晚,村里麻将声没有断过。”村民李宏明说,自己也曾唱过山歌,但后来长时间泡在麻将桌上,输钱比赢钱多,“晚上熬夜打麻将,哪有时间去唱山歌”。

这样的情况,自从连平村客家山歌协会成立后有了改变,村民们踊跃报名加入协会,随后又成立了山歌队,每周周末村里的市民广场都会传出悠扬动听的山歌声。连平村党工委委员张林平表示,村民在唱山歌活动中找到了精神依托,也逐步改变了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村民文明素养、道德素质逐步提升。

  ▲山歌舞蹈表演

唤醒文化记忆

村民重唱山歌不再留恋麻将声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民歌之一,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而连平客家山歌音调独特,有别于清溪、凤岗等地,至今已有300年历史。

▲客家山歌表演

走进连平村客家山歌活动室内,今年60多岁的李平生与李检娣一边交流,一边哼唱,不时即兴飚几段山歌,他们动作协调一致,声音高低起伏,曲调悠扬动听,两人快乐的心情也溢于言表。

客家山歌唱了有数十年,只要唱起来什么烦恼都没有。”李平生说,不少身边人以前就是经常打牌、打麻将,自从接触客家山歌后,就完全变了,心情更好了,家庭更加和谐了,甚至邻居之间的矛盾也少了。

而这样的改变,要从2010年说起。当年9月,连平村客家山歌协会正式成立,村民们踊跃报名,协会每周组织山歌对唱活动,吸引了广大村民参与。每到周六晚上,连平村市民广场就会传出悠扬动听的客家山歌,对唱活动也如火如荼进行,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前来观赏。“许多人慕名前来共享山歌盛宴,有些小孩也忍不住在舞台前跟随曲调,哼着小曲,嘻嘻哈哈的跳舞。”连平村客家山歌协会工作人员李梅桂回忆起演出时的场面兴奋不已。

李梅桂告诉记者,协会成立近9年,集录了3大本厚厚的相册,里面全是村民们演唱山歌的照片。现在,村民不仅在家门口自己唱,还与省内梅州等地的客家乡切磋技艺,连平村也成了镇内其他村客家人交流演唱山歌的“据点”。“连平村民其实非常珍视自己传统文化,只是在某一阶段专注于物质而淡忘了精神的充实,需要唤醒他们的文化记忆。”李梅桂说。

村民不再留念打麻将,就算有人想打,也凑不起一桌。”张林平说,在唱山歌的潜移默化中,村民也在反思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自觉加以纠正,也成为了乡里之间和谐共处的融合纽带。

留住一脉乡愁

新建一座客家山歌主题公园

▲  客家山歌主题公园

在连平,像李平生、李检娣这样的山歌爱好者还有很多,他们一直在为大岭山客家山歌传唱,传递文明新风,歌唱新时代。老一辈的如91岁的“山歌王”李干鸿,不光唱山歌,还会写山歌,著有《荔熟蝉鸣》和《山歌悠悠》两本山歌集,歌曲创作时间跨度大,从解放前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李干鸿曾回忆道:“十多年前我就有创作山歌集的想法,不把客家山歌整理出来留给后人,遗失了太可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连平客家山歌也多了很多新元素,出现了一些紧跟新时代新风尚的歌曲,如《歌唱新生活》《山歌更唱更有未来》《勤劳致富创新天》等。这些歌曲都是村民有感而发,内容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唱着自己创作的山歌,村民感情充沛,声调抑扬顿挫,满脸的幸福感。

据介绍,连平村非常支持客家山歌发展,不仅建有让村民交流展示的舞台,村里还专门设置了排练活动室,各类演出道具也是配备齐全。“客家山歌是连平村历史文化,村民都支持将山歌继承发扬。”张林平透露,村里打算把客家山歌品牌做大,引导更多年轻人去接触并喜欢客家山歌,一起传承发扬好自己的客家山歌文化。

目前,连平村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客家山歌主题公园,公园里有小广场、凉亭、长廊、休闲山道等设施。下来会增添文化内涵与元素,如建一座客家文化塑像、把客家山歌上墙供游人赏阅、在山道旁树立客家文化知识牌等等,让公园成为村民和游客认知客家历史、感悟客家山歌文化、领略客家风韵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李梅桂介绍,下一步还将把山歌带进连平小学,成立校园山歌队,让客家山歌文化走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山歌的兴趣,传承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手记】

客家山歌既要传承更需创新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和自豪感的寄托,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作为传统客家文艺形式的山歌, 不仅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更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客家山歌在每个时代每个地区所唱的内容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岁月更迭中,客家山歌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空间,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也渐渐地被人遗忘,事实也证明,像连平村仍然爱好山歌的多数是40岁以上的人群。为此,在新时代,客家山歌必须要创新,让山歌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起来,从而产生自有特色又被群众所喜爱的音乐精品,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一代来传承。氛围带动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客家文化,喜欢客家山歌。

文/全媒体记者 袁健斌

图/大岭山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