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军90周年】追寻星火路走马红土地

01.08.2017  16:12

      【综述】

        梅州红土地 热血铸丰碑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回望90年的风雨征程,从南昌城头走来,穿过枪林弹雨的人民军队,曾在梅州这片红土地上书写了一段段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元帅中的朱德、林彪、叶剑英等8位元帅以及粟裕、陈赓、肖克等将军都曾经在梅州工作、战斗过;闻名军史的大埔三河坝战役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为实现井冈山会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革命实践起到了重大作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古大存领导的红十一军先后在梅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记者查阅获悉,梅州人民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仅有名字可查的就达4513人。

        1928年5月,古大存、刘光夏、黎凤翔、李明光等人召开梅、兴、五、埔、丰五县党和工农武装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五县暴动委员会”,后扩大为“七县联委”。古大存任书记。图为七县联委成立时的情景(绘图)。

        三河坝战役

        起义军转战广东的关键一战

        在大埔县三河坝笔枝尾山顶的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坐落着朱德的铜像,身穿元帅服的他深情地凝望着这片他曾为之浴血奋战的土地。在大埔三河坝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篇篇翔实的资料让人回到了战场上的那一幕:1927年9月18日,南昌起义军在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的率领下进入大埔茶阳后到达三河坝。10月1日,蒋介石嫡系钱大钧率3个师约2万余人由梅县松口沿江而下,直扑三河坝抢夺民船东渡韩江。朱德命部队在地势较高的笔枝尾山连续进行了三昼夜的血战……

        “三河坝战役是八一南昌起义后,起义军转战广东的关键一战。它对保存起义军的骨干和力量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为朱毛井冈山会师奠定了基础。” 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三河坝战役推动了梅州武装斗争的开展,也成为梅州地方党组织的革命斗争转向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梅州各县成立了工农革命军。如梅丰边九龙嶂工农讨逆军为第十团,梅埔边农军为第十四团,大埔农军独立第一团整编为第十五团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军使用的物品:军服、军帽、通讯袋。

        红四军

        浴血杀敌推动东江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曾三次出击梅州,确定了梅州的战略地位。其中,红四军出击梅城是该时期一个重要的战役。” 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

        1929年10月19日,红四军根据中央指示,朱德军长和朱云卿参谋长率领红四军3个纵队共6000多人,从闽西分三路进军梅州地区。第一纵队从福建上杭出发,经武平象洞、蕉岭北磜进入梅县的松源,毙敌百余人,俘敌甚众。第二纵队从福建上杭出发,经永定进入大埔青溪,在石下坝与敌发生激战,击溃敌军两个营,俘获敌3个连的人枪。第三纵队从福建武平出发经蕉岭南磜进入梅县松源。至10月22日,三个纵队先后集结于梅县松源。

        红军每到一处,都深入大街小巷和附城农村张贴告示,刷写标语,发表演说,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朱德军长还号召人民要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废除苛捐杂税,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和特权,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苏维埃政权。

        记者了解到,梅城战役中有290多位红军官兵在战斗中牺牲。攻占梅城后,颁布了由毛泽东、朱德、古大存等七人签署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留下了150多名红军和大批武器支援梅州武装斗争。“红四军进军梅州,攻占梅城,推动了东江土地革命,为创建粤东北苏区,实现闽粤赣中央苏区连成一片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

        红十一军

        粤东地区的重要武装力量

        “武装暴动,消灭军阀战争!” “实行土地革命!”“打倒地主!”“不做童工、不做夜工、不做苦工!”……这是1930年5月至1931年6月期间,古大存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所属的四十六团和随营军校官兵驻扎五华县郭田镇布美村时,用墨水写下的宣传标语。

        “东江红军第十一军,是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一支重要革命武装,也是粤东地区的重要武装力量,以梅州籍人为主。” 市委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红十一军在丰顺县八乡山滩下庄屋坪成立,全队约3000多人,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热潮,参加了三次“反围剿”斗争,为红军输送了战斗力量。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1930年春,东江红军发展到5个团和一个教导队。由于团以上没有成立师部、军部,各团红军又分散在东江的各个苏区,很难统一指挥行动,影响红军的战斗力。1930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目前东江红军应以现有三、四团为骨干,扩大为四个纵队而成立红军第十一军。”5月1日,东江红军第11军宣告成立,古大存任军长。原红军46至50团依次改编为红11军第1至第5纵队,另编一个教导团和一个独立营。全军约3000人,长短枪2000余支。

        成立后,各团红军英勇作战,东征西讨,为保卫根据地与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仅红46团就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与进攻梅县的敌张达旅和梅县各区乡警卫队交战61次,保卫了八乡山根据地。其他各团红军也在各地进行多次血战,巩固和发展了各个革命根据地。期间,红十一军还为保卫秘密交通线付出了巨大努力,使周恩来、刘少奇等200余名党和红军重要领导干部得以安全进入中央苏区,中央苏区顺利获取大批军用物资和重要军事、政治情报。

<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