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容老风采 共话“容庚精神”

11.10.2014  11:06

  昨日,纪念容庚教授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20届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今年是东莞籍著名学者、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容庚先生诞辰120周年。昨日,纪念容庚教授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20届年会在中山大学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古文字学专家,以及美、法、日、韩等国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诸多学者前来参加。

  本次年会从昨日起到12日在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进行,与会的过百名专家学者,将以甲骨文、商周金文、简帛、陶玺等研究作分组学术讨论,其中更有关于容庚先生的研究讨论。会议由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中山大学校友会联合主办,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历史研究中心协办。

  昨日上午9时半,开幕仪式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怀士堂举行,由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所长陈伟武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历史研究中心张光裕教授,东莞市中山大学校友会副会长陈卫民先生和容庚先生家属代表容瑶先生分别致辞。

  中山大学中文系曾宪通教授和陈炜湛教授,以容门学术传人身份分别作了主题报告。曾宪通教授高度评价了由莞城图书馆编撰的《容庚学术著作全集》的出版对于学界的重要价值,指出这套22册的著作充分反映了容庚先生的治学特色和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更体现了他在学术上严谨正直的作风。曾教授更以容老生前时常教育他们的两句话——《礼记·中庸》中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以及《韩非子·显学》中的“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与学界同仁共勉,并要求弟子做学问要扎实严谨,一定要有根据和考证。

  陈炜湛教授深情回顾了容老的生平往事,将容老作为学者的优秀品质提炼成“容庚精神”,指出“容庚精神”的核心就是终身治学坚韧不拔、诚信无城府、自信自持不自伐,于当今学界而言,“容庚精神”仍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和启迪意义。

  昨日下午,与会的过百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前来我市,开始为期两天的分组学术讨论会,并将在讨论会后前往参观容庚先生母校东莞中学、市博物馆及容庚先生故居。

  据介绍,年会共收到论文130余篇,内容涉及古文字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包括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文字、秦汉文字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中更有论述容庚先生学术成就、治学经验和精神品格的多篇论文。

   ■弟子忆容老

   曾宪通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担任容庚助手30多年):我1955年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一入学的中秋夜,容老和夫人与我们新生共聚赏月。他谦称自己是个“中学生”,靠的是勤勉自学。当我本科毕业留校被分配当他助教时,正值批判“厚古薄今”,容老劝我“学古的东西不赚钱”,但我坚持当他的助手。于是他送我他收集的200多册书籍的目录,让我自己去看书学习。容老的学术成就以及优秀品质是东莞的名片,能促进东莞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张振林 (容庚弟子,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师说他的教学“土法上马”就是给我们开书单,让我们看书抄书,让我们领悟和学会提问。容老一直提醒我们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见解。对于古文字研究,要发现和研究那些难的、少见的古文字。

   陈永正 (容庚弟子,原广东书法家协会主席,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做人要自重”,谈起容老,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崇敬,他站出来就是一座山。他在学问上的成就后人难以超越,在个人修为上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张桂光 (容庚弟子,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广东书法家协会主席):容老对师长的感恩之情,对后学的关爱提携让我印象最深。容老曾多次向我们细说当年罗振玉与王国维先生对他的提携。在我考研前后,容老曾三次给我写信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