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 追赶发展 破解肇庆工业发展难题

24.07.2017  09:42

  结合“解放思想,实干兴肇”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通过对标先进、到基层、走企业,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了解掌握全市工业发展情况、找准突出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大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肇庆工业发展现状

  2016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43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952.73亿元,同比增长3.7%,工业经济对全市GDP贡献率为38.2%,其中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33%、33%、7%。一是现有发展前景的汽车制造、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2016年产值分别为132亿元、230亿元、5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3.3%、5.7%、1.4%。汽车产业现有汽配及关联企业100多家,是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中最有基础和最有发展前景的支柱行业。二是基础较好的金属加工、新型建材及林产工业、食品饮料等优势传统产业,2016年分别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04亿元、465亿元、285亿元、136亿元,分别占全市22.4%、11.5%、7.0%、3.3%,其中金属加工业和新型建材堆头最大,是中国精密压铸产业基地,全市拥有65家建筑陶瓷企业,268条生产线,是全国第一大建陶产区。三是培育工业主导产业。2016年全市先进装备制造、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工业主导产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27.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23.9%。四是工业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建设规模2000亩以上的23个产业园区(集聚基地)完成新增开发及盘活闲置土地面积14500亩,组织指导8个县(市、区)产业园区整合资源,申报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工作已经完成,已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提交了申报材料。

  二、当前肇庆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珠三角城市,我市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破解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2016年,四大主导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仅23.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3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仅6.6%,明显低于惠州(41.8%)、东莞(36.9%)。

  (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工业主导产业集群规模较小、集聚度不高;至今未有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

  (三)产业园区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进度缓慢,2016年除肇庆大旺产业园、广宁产业转移集聚地固定资产投资达到省下达的目标要求进度外,其余园区、产业集聚地与省的指标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四)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行业竞争优势较弱。企业开展技改意愿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含金量低,缺乏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的比例偏低,相比珠三角兄弟城市差距较大。

  (五)工业产品加工度低,产业链短。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产品之间能起相互带动作用的少。如风华高科的电子元器件、星湖科技的氨基酸系列产品均未能带动上游配套产品和周边辅助产品的发展。

  (六)招商引资的载体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市23个2000亩以上的产业园区(集聚地)除了肇庆高新区外,大部分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特色不明显、产业层次较低,部分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加快我市工业经济追赶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抓好工业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发展“366”工程。积极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以小鹏汽车、中电新能源汽车为依托,引进上下游相关配套,延伸产业链。二是重视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动新型建材、林产化工、金属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扶持生产性服务业。以打造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基地为目标,推进大数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业,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对制造业的支撑。

  (二)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力促产业集聚发展。一是抓好工业园区发展空间拓展。力争未来五年全市新增或盘活工业用地50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大力推动通用厂房建设,未来两年力争建成工业园区通用厂房300万平方米。三是突出发展园区主导产业,原则上一个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比逐步达到50%以上。四是提升产业园区科学建设水平。支持企业“零增地技改”,提高园区容积率到1.2以上。

  (三)切实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加大创新体系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改;推动企业建立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省平均数以上。二是加强大数据管理应用及创新发展。依托肇庆大数据云服务产业园、维龙云服务园、浪潮云计算产业园等云计算数据中心,推进大数据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打造肇庆大数据产业先行区。三是推进节能降耗和绿色发展。深化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强节能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继续开展电机节能改造;推动“双超双有”及高耗能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四)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提高高技术企业比例。力争五年内引育6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新增6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促进“四下”企业转型升级为“四上”企业,充实规上企业库。

  (五)突出主导产业招商,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围绕工业发展“366”工程,强化对主导产业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大健康等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重点加强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先发地区对接、洽谈和招商,以引进大项目为核心,加大对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的招商力度,力争引进龙头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

  (六)切实推进协调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是推进落实市领导挂点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协调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二是加强运行监测和要素保障,提高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水平,密切掌握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和主导产业发展走势,推动清费降税、降低企业用人用能等成本。三是推进重点工业项目,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跟踪服务技改项目。四是切实做好“去、降、补”工作。五是加强企业融资服务。继续升级完善“融资超市”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我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作用,创新金融服务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编辑: 刘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