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捐毕生积蓄190万助学 自家衣柜已用50年
老人捐毕生积蓄190万助学
“江苏最美人物” 最美教师
他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生活十分节俭,却拿出巨资设立奖助学基金;他身子单薄,却坚强地挑起生活的苦难。他就是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学退休教师孙国华。
2013年9月9日,孙老师将毕生积蓄190万元全部捐出,专门用于奖励漕桥中学优秀师生和资助贫困学子。消息传出,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学习和宣传孙国华的感人事迹。去年,他入围中国好人榜。今年,他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江苏最美人物”。
独生女去世,他捐190万用于教育
在常州市电视台演播大厅,记者见到了74岁的退休教师孙国华和他的老伴。头发花白,弱不禁风的孙老师搀着步履蹒跚的老伴,很是细心。说起他捐款设立奖助学基金的事,孙老师连说:“我没有领导们说的那么好,思想境界也没有那么高,我其实不值得大家这么关注。”他再三强调,自己是在特殊情况、特殊条件下作出的一个特殊的决定。原来,孙老师有个患唐氏综合征的独生女儿,去年八月,四十一岁的女儿突然去世,孙老师毅然决定把毕生积蓄190万元全部捐出。他找到常州武进区漕桥政务办副主任尤静亚,请她帮忙联系落实捐款的事。最后商定在自己执教过的母校漕桥初级中学设立教育奖励基金。
去年9月初,他跑了四家银行,把自己的96张银行存单转入新设立的孙国华教育基金账户。很多人对他的举动表示不解。有人问:“你们省吃俭用,生活也不容易,为什么不多留点给自己改善生活?”孙老师笑着说:“我和老伴都有工资,生活够了。现在女儿不在了,也用不着钱了。我存的钱捐给中小学生,他们的路还很长,给他们用,值!”
190万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孙国华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很多人惊讶他是怎样积攒出这么一大笔钱的呢?孙老师的家位于老伴的单位蚕种场宿舍区,两室两厅的大房子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进门一张破旧的方桌算是餐桌,客厅角落一张破沙发用来堆杂物,两个房间各有一张床,还有一个高低床放大件物品。一个衣柜是当年丈母娘传给他们的,用了至少50年,这些就是他家全部的家具。墙上的石灰已经开始剥落,整个屋子显得非常昏暗。家里没有空调、冰箱、电视,甚至连电扇都没有看见,唯一在用的家用电器是电饭锅。一台放在角落里的洗衣机已经破得不能用了。他家白天从来不开灯,晚上也只开一盏灯,这么多年,这个习惯一直没变。客厅里放着一辆没有轮子的自行车,孙老师说:“这也算电器。这是我五年前买的,我已经买过三辆自行车了。都骑坏了!”
退休后,孙国华和妻子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有8000多元。可是,平时,他和妻子、患病的女儿一家三口每月开销基本都控制在1000元以内。为了节省开支,孙老师一家经常煮一锅稀粥、吃点青菜或是煮点清汤面,鸡蛋、猪肉都舍不得买,衣物缝缝补补穿了又穿,很多年都不买新衣服。一位邻居说,从没有看到他们一家三口穿过新衣服。
孙老师的一位老同事清晰地记得,早些年,孙老师还住在学校宿舍楼,他偶尔去孙家串门。冬天时,孙师母舍不得买好菜,在菜场上专挑那些便宜的菜。有一次,买了一条不足1斤重的鲢鱼,回家做了红烧鱼,一家人吃了一星期。
三点一线生活,一心想做好老师
孙老师的生活很简单,用他的话说是三点一线。家-办公室-教室。
1963年,孙国华从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进入前黄中学任教,1976年转到漕桥中学,2001年退休,从教近40年,长期教授高三数学。“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能误人子弟啊!”他的想法纯粹而简朴,他的信念执著而坚定。有时,为了给个别学生补课,他常常耽误回家给女儿做饭。
2001年退休后,孙老师想着为学生再做一点事,又在高三任教了几年。直到2008年,孙老师才离开了眷念一辈子的教学岗位。可是,回家养老,他还是时时挂牵着学生,经常义务地为学生辅导数学。和孙老师共事13年的王全兴校长说:“他走进教室精神头十足,上课很投入,有时把衣服袖子和裤腿都撸起来。学生很喜欢上他的课。” 记者 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