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高官“再就业”盘点:金融与能源领域最热门

23.06.2014  07:44

  退休高官到企业“再就业”的话题又被关注了。这一次抓住公众眼球的,是吉林省三名副省级官员,他们分别是吉林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田学仁,吉林省原副省长牛海军和吉林省原副省长矫正中。

  这3人是在《中国经济周刊》6月16日的报道中,被点名的。3人退休后“再就业”的职场,分别是吉林银行、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东北证券,均属金融领域,他们在其中都任董事长一职。如今,田学仁因个人严重违法违纪已被处理,另2人也均已辞去在企业兼任的职务。

  退休高官“再就业”都去哪了?他们为何如此受企业追捧?伴随相关新闻的曝光,中国青年报记者对上述问题的答案,进行了梳理。

   金融、能源成“最热”再就业领域

  目前备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的 “退休高官”,主要是指退休前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以副部级以上为主。

  早在今年4月,人民网的一则报道就引发过公众对“退休高官去企业任职”的热议。报道根据同花顺金融数据终端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4月21日,在市值排前10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41位政府退休高官任独立董事。

  中国青年报记者对这41名退休高官“再就业”的去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是在金融、能源领域。

  其中,分布于金融领域的最多,有15位;能源领域有10位。

  去年10月19日,中组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离退休官员任职的禁止性规定,引发了一轮独立董事离职潮。新华社日前报道,今年年内已发布独董离任公告的上市公司超过200家。

  今年5月27日,据中纪委官方网站消息,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就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清理工作情况答记者问时曾表示,共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4.07万多人次。清理工作中,对省部级干部在企业兼职更加从严把握,共清理229人次。截至目前,大部分干部已经办理完免职手续,不再在企业兼职;还有少数干部正在按有关法律规定,待企业履行相关免职程序。

   人脉、能力是退休高官受企业追捧主因

  从官场挪到商界,企业到底相中了退休高官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毛寿龙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认为,一是人脉广,二是能力强。

  “退休高官善于站在公共立场上分析观察问题。同时,作为独立董事,也会比一般的独立董事独立性更强,不易屈服于股东的压力。” 毛寿龙说。

  在他看来,一些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干部,到其他地方继续发挥余热,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并无不可。

  但武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国恩却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担忧。

  “中国社会仍然受人情观念影响较重,退休官员可能会利用自己积累起来的政治资源、人脉,为企业谋取不当利益,这就会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 陈国恩说。

  这也是目前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退休高官在企业任职,易诱发“权力磁场”和“权力期权”两种现象,从而形成利益输送,滋生腐败。

  有关专家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曾表示,“权力期权”现象,是指官员与企业事先达成某种“协议”,在位期间对企业给予便利,“回报”是退休后到该企业任职领薪。

  这事实上就相当于是一种“预约受贿”,即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将来的利益做交易。

  多位受访专家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与传统腐败手段相较比,这种腐败形式,由于没有“现货交易”的腐败行为,更难被发现。有时因为时间跨度较大,即使能证明领导干部为对方谋了好处,也很难证明其收受了礼金,贿赂罪就很难成立。这无疑增大了反腐的难度。

  记者查询发现,2010年,紫金矿业集团位于福建上杭县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曾先后两次发生含铜酸性溶液渗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而当时媒体披露的一些细节颇耐人寻味:上杭县政界多位退休领导干部,均曾被紫金矿业委以“闲职”,年薪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而最近又被媒体关注的吉林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田学仁,也是在退休前,就兼任吉林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3年11月1日,北京市一中院对田学仁受贿案一审宣判,认定田学仁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受到的指控包括:1995年至2011年,在担任吉林省吉林市委书记、延边州朝鲜族自治区委书记、吉林省常务副省长、吉林银行董事长等职务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职务晋升等事项上谋取利益,或者利用本人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并先后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919万余元。

   应建立识别机制,严防退休高管“权力磁场

  而对于“权力磁场”,相关专家的解释是,官员虽已退休,但“余威”还在,可以利用其人脉为企业牟利,向相关政府机构施压。这就好比权力如同“磁场”一样并没有消失,对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有可能形成干扰。

  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这被视为是对退休官员管辖权及年限作出回避要求。

  而日前被《经济参考报》曝光的原国有企业一汽解放发动机公司总经理谢某,就被质疑涉嫌以国企刚离职人员身份,违规进入相关联民营企业任职。

  据报道,2009年,谢某从一汽解放发动机公司离职后,当年就加入上海北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但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一汽光洋和一汽东机工减振器有限公司,都是北特科技的重点客户。

  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数位专家也认为,实际中,判断某些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是否官员“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并不容易。

  因此,成都理工大学廉政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肖云忠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应尽快健全识别机制,细化行业区分度,加强过程监控,防止退休官员的管理范围与所任职企业的业务范围有交叉或包含。

  “退休高官能为企业谋利,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仍存在权力过大有关。”陈国恩说,但他同时表示,目前国家逐步加强市场调节力度,减少政府审批项目,已经呈现政府权力逐步退出市场的良性局面,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