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干部需充分发扬公仆本色
■ 邱发平
本报报道,我市近日印发《梅州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工作意见》,将选派36名优秀中层干部担任市直和中央、省属驻梅单位帮扶的相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帮扶村第一书记,选派272名正科级干部担任广州市定点帮扶的相对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副队长。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对扶贫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精准扶贫顾名思义就是政策、措施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此次我市选派干部任相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无疑是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出实招扶贫攻坚。首先,选派干部驻相对贫困村兼任要职,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领导水平,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越是贫困的地区越需要一个有力的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贫困群众,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其次,选派干部多为骨干力量,他们讲政治,懂政策,有技术,更重要的是了解基层,这会对扶贫的精准度、着力点起到重要作用。再者,选派干部有利于补齐一些精准扶贫的“盲点”,比如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问题、监督问题、社会力量的参与问题等,选派干部可保障精准施策。
根据以往的扶贫情况和经验,距离市场越远的地方,离贫困就越近。在市场经济信息化时代,如何通过市场的作用将贫困山区的资源转化为财富,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选派干部了解市场、有信息资源,理念先进,可以预见的是,他们将会借助市场的力量在资源整合、资金分配、项目落实等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扶贫的作用,从而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和农村市场的活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靠干部。”目前我国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梅州的相对贫困村也有349个,面对这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需要我们的选派干部充分发扬公仆本色、担当精神,用汗水和智慧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期待选派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