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食用油不止看价格

30.12.2014  01:43

制图/廖木兴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用油是必不可少的调味料。今年以来,受国内食用油市场供应过剩等因素影响,食用油价格整体以弱势运行为主。但随着元旦、春节等节日临近,节日效应将带动消费需求回升,部分品种食用油零售价格有短暂回升的可能。但是在品种多到眼花缭乱的食用油货架前,价格并非左右购买行为的唯一因素,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压榨与调和……这些瓶身上的标注,都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新快报记者 庞倩影 实习生 杨文裕

  食用油价格“跌跌不休

  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份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油脂价格下降5.0%。在食用油市场上,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凭借着进入市场早,消费者信任度等元素,一直占据着领头羊的位置,其主导品牌金龙鱼、福临门两巨头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以上,二者一向被业内看作国内食用油的风向标。金龙鱼今年3月初在全国率先降价,降幅在10%左右,调价的产品主要由调和油、菜籽油以及豆油品类,随后福临门也开始推动降价规划,降幅同样在10%左右。在两大食用油巨头的带领下,其他品牌,如润之家、多力等品牌也应声“跳水”,且降幅更大。直至目前,有些品牌的降幅甚至超过三成,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食用油价位曾一度创下近4年来的最低,未来反弹的几率很低。

  点评

  据了解,在全球范围内,今年农产品普遍存在供给过剩现象,由此带来了运输系统崩溃、仓库停止收粮等尴尬局面,并进一步导致许多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挫,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产品期货价格均已走至近年来的低点。与此同时由于开工率增大,国内植物油供应量大幅增加,超过了市场的实际需求量。而目前,小包装油行业的竞争格局正由“小而散”走向“大而集中”,市场份额不断向优势品牌集中。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几大主打品牌,日趋重视细化市场,也导致了降价营销之战愈演愈烈。

  风口浪尖上的转基因食用油

  在食用油行业,围绕转基因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的争论一直持续,因为没有科学定论,一点的流言就足以撼动大豆油、调和油等大众油品的市场地位。同时,由于目前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包括食用油的信任度仍然很低,“非转基因”成促销法宝,原料中含转基因成分的产品与之相比则低调许多。

  2014年9月18日,一则关于多名律师针对市场上转基因食用油普遍存在标识不清的问题,向全国多个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商家“欺诈”的消息再次引发公众关注转基因,其中涉及多个知名品牌。针对律师们的质疑,食用油企业第一时间回应,公司产品标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近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增加了关于食品贮存和运输、食用农产品市场流通以及转基因食品标识等方面内容。

  点评

  实际上,包括农业部、质检总局等多个部委都曾针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发布过相关规定,要求产品包装上要有明显醒目的转基因标识。其中,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标识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应当醒目,并和产品的包装、标签同时设计和印制。对此现象,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其实是一种以利益为转移的现象,消费者抗拒购买转基因食用油,企业为了最大化利益,必然会有打擦边球的现象。除此之外,市场上一般含转基因的食用油产品价格会比不含转基因原料的产品低,也会有商家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消费者不会注意到原料的标识。

  根据《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的,要标注“转基因 食品”或“以转基因 食品为原料”。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5类17种”包括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五大类的种子及其直接加工制品。

  根据2007年8月1日起实施的国标——农业部869号公告-1-2007《农业转基因生物标签的标识》要求,当转基因产品包装的最大表面积大于或等于10平方厘米时,文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也不得小于产品标签中其他最小强制性标示的文字;当包装的最大表面积小于10平方厘米时,文字规格不小于产品标签中其他最小强制性标示的文字。

  地沟油事件曝

  台湾食品安全危机

  在内地曝出福喜销售过期肉后,食品安全因“地沟油”又一次敲响:2014年9月4日,台湾警方通报,查获强冠公司以“馊水油”(即地沟油)等回收废油混制食用油案件。经过调查,事件波及台湾20个县市,众多知名企业如味全、85度C、盛香珍、味王、美心集团、太阳堂、犁记、好帝一、忆霖等1200多家企业均卷入此次风波,波及甚广,台媒以“全岛沦陷”形容此次事件的恶劣影响。随后,香港多家企业卷入事件,进口大陆的涉事产品被召回,事件引起巨大反响。2014年10月11日,台湾地沟油风波再起,台湾台南地检署追查发现,这次发现问题油的“正义股份有限公司”(台湾顶新集团旗下),部分油品与台湾“强冠”属同一源头,都是来自香港“金宝运”公司。

  点评

  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要断绝地沟油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规范和监管其源头,即厨余废弃物和废气油脂的处理。据台湾媒体的披露,台面上从事回收废油的多数是空壳公司,依靠个体户收购废油,作业的规范与合法有待考证,而内地的情况就更相形见绌了。地沟油虽然不能进入餐桌,但其本身并非完全是有害、无用的物质,地沟油可以变废为宝,作为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对于事件的发生,社会监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显示出政府监管仍需加紧、企业自律仍要提高。要维护食品安全,这三者缺一不可。就地沟油掀起多次的安全问题,要根本解决问题,监管源头、控制流向,才可能走出地沟油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