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借通还“盘活”自行车第一步

02.12.2015  10:55

近日,广州市举行第39场市政府领导的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目前全市11个区已经完成了10万辆公共自行车的布点规划,计划首批投放自行车3万辆,广州接下来既要实现全市范围内的“通借通还”,也要实现公共自行车与现有快速、慢速交通系统的无缝便捷接驳。

关于公共自行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如今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了公共自行车,颇受市民出行青睐,广州也不例外,我们知道地铁线路、公交还不足以覆盖城市各个角落,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很有必要,但广州在发展公共行车过程中却遭遇不少问题,此前甚至还有媒体报道大学城北亭广场公共自行车“长草”的怪象。

在广州公共自行车为何就不受市民待见?原因也许有很多,其中几家运营公司公共自行车相互之间难以通借通还问题,让市民最为烦恼,比如市民从A地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借车,竟然在B地的站点不能还车。广州接下来要实现全市范围内的“通借通还”,就是让市民使用更方便,此举将获更多市民支持。

当然,通借通还,只是“盘活”公共自行车第一步。而要想让公共自行车真正进入寻常百姓日常生活,首先,就是将城市慢行系统纳入整个城市建设规划中,尤其是在一些“新城”建设当中,更要一盘棋统筹考虑,做好事前规划,提前为公共自行车划好“专用”道,只有有了路,公共自行车才能跑起来。

其次,要提高公共自行车网点覆盖面,网点的覆盖范围决定了市民能否就近便捷借还车以及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最好的情形就是在家门口、公司附近就有网点可以借还;另外要简化借车办证程序手续,可以与羊城通结合,比如持羊城通者通过简单注册登记就可以借车。

最后,要在便民、利民上下工夫,要确实让市民感受到实惠方便。车型也可以多样化,比如提供可以载物的、可带小孩的母子车等等,要有更多人性化细节的考虑。在使用过程中有舒适安全的保障,又有环保、节能、省时、省钱等个人体验,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出行时候选择公共自行车代步。

(陈维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