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府办通报2014年“两建”工作考核情况

11.05.2015  11:44

  8日,省政府网站公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度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根据省“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省有关单位对各地级以上市政府“两建”工作进行的考核,经综合评定,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考核全部合格,其中,惠州、广州、珠海分列前三名,韶关考核成绩垫底。

   进展

  基本建成信息共享平台

  政府采购参考企业信用

  根据《通报》,2014年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除了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地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意见》,发布《广东省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2014)》《广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分类规范》和《广东省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编码规范》等标准规范,珠三角各市已基本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并开通信用门户网站。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在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信用信息应用等方面也探索建立了相关制度。深圳、惠州、珠海、清远等市出台了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珠海市出台了《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诚信岛建设促进办法》,江门市制定了在行政管理事项中应用信用记录的办法。值得一提的是,揭阳市以中德金属生态城投资信用系统和军埔电子商务征信系统为载体,制定信用信息采集、评级和评选办法,促进相关领域商务诚信建设。

  在信用约束机制方面,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等市出台相关文件,推动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标等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惠州、珠海、东莞、江门、肇庆等市建立红黑榜制度,及时公示守信企业,曝光失信企业信息。

   突破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

  去年新企业同比增41.4%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全省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根据《通报》,2014年全省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

  《通报》显示,过去一年广东省新取消和下放了省级行政审批事项69项,制定并公布了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事项通用目录,公开46个省直单位694项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公布首批11个省直政府部门权责清单。

  其中,珠海市行政审批事项压缩率达到56%,提前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减少40%的目标。佛山市公布实施“政府行政职权清单”,在全市推广“三项清单”管理模式。清远市公布第一批“三项清单”,涉及17个行业1145项投资事项,明确了7个部门1182项权责事项和41个部门211项监管事项。

  与此同时,商事制度改革也取得重大突破。去年广东省制定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广东省全面推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进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推行先照后证,强化信用监管。新政利好激励下市场呈现井喷,据统计,2014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30.6万户,其中各类企业49.9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7.9%和41.4%。各地商改亮点纷呈,深圳市率先推行全流程无纸化商事登记,顺德等地探索实行“多证联办”,广州市建立并实行市场主体信息推送及监管部门认领制度,东莞市制定了商事制度改革后续监管实施办法。

   完善

  针对问题整改“后进生

  重点强化后续监管工作《通报》指出,从此次考核情况看,部分地区和部门的“两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体系建设开展不平衡,统筹协调和部门协作不够畅顺,个别地区存在工作任务“牵头单位热、配合部门冷”的情况,个别地方和部门仍存在“等、靠、要”思想,对完善后续监管工作机制不够重视,难以发挥监管合力,部分重点工作成效不明显,未能按照省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通报》要求下一步全省各地市要把实施《广东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实施方案》和《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作为工作重点予以大力推进,重点强化后续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12345”投诉举报平台建设,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推动“两建”工作上新台阶。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