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吉利捷豹路虎都出手 专车市场要变天?
你还以为中国的专车是Uber、滴滴、神州们独霸的天下吗?的确,2015年,在“共享”经济的热潮下,中国的移动出行领域拼杀了一整年,滴滴、神州、凹凸等几大打车、租车公司的背后,是创业型公司、互联网公司的全面胜利。
但随着主管部门对专车“转正”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从2016年开始,传统车企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公告天下,车企要成为共享出行的主角了。截止目前,通用、吉利、福田、奔驰、捷豹路虎都已经在专车,甚至是分时租赁领域快速布局。
与滴滴们相比,虽然起步晚了,但车企要车有车、要资金有资金,华联网技术人才也在车联网部门都储备了,实在嫌麻烦还可以走捷径直接收购现有的专车公司。可以预见,当整车企业以奔着重构专车界排行榜的架势汹汹而来时,专车江湖又要起烽烟四起了。
Uber的新对手
先来看看通用干了什么了。今年1月4日,GM向Lyft专车服务公司(美国第二大专车公司)投了5亿美元,通用总裁丹尼尔·阿曼也加入了Lyft的 董事会。两周之后,通用又以3800万美元收购了刚破产的位于旧金山的美国专车鼻祖 Sidecar Technologies的技术和部分资产。兵贵神速,当月,通用就推出了全新车辆共享服务品牌—Maven。
Sidecar和Lyft的共同敌人是Uber的竞争对手,也因此,外界解读说,传统车企已经开始反击Uber所带来的威胁了,听上去颇有点“要想打败恶魔,须先成为恶魔”的意思,上升点高度的说法可以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关于这三家美国专车领域前三甲公司的关系,来自网易科技报道的介绍是:Sidecar成立于2012年,最早在美国引入了P2P打车概念,当时,Uber 还只是给智能手机应用用户介绍有执照的豪车司机。不久Lyft进入该领域,第二年Uber才推出了自己的拼车服务UberX。
但后来者Uber最终成了Sidecar的掘墓者,2015年,Uber的估值达到625亿美元,成为世界最有价值的新创公司,Sidecar却破产了,鼻祖成了先烈。
这三甲中,通用接盘了一家,联姻了一家,再加上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按照常理,“榜眼+探花”怎么着也应该能和状元抗衡了。
3月21日,丹?阿曼来中国发布通用“构建未来交通”战略,这个战略最大看点就是,通用将不仅仅是一家汽车生产公司,还要成为提供出行方案的服务公司。
丹?阿曼说,目前Maven 已经在美国多个城市推广车辆共享服务了。更重要的是,通用和Lyft已决定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网络,未来将提供自动驾驶专车服务。而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 总裁兼通用汽车中国(微博)公司总裁钱惠康透露,通用已经在中国推广车辆共享计划了。“去年 5 月,通用汽车携手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启动了为期两年的车辆共享试点项目,16 辆 EN-V 2.0 电动概念车全面投入运行。”
更新鲜的消息是,就在两天前,滴滴与Lyft宣布完成一期产品打通,今后中国人去美国旅游,可用滴滴出行APP呼叫到Lyft。这也就是说,滴滴也与通用汽车这条大鳄沾亲带故了。这只说明了一件事: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通用都正式和Uber杠上了。
为什么做专车:都想成为出行方案制定者
与通用相比,吉利连开展副业都充满了白手起家的创业味道。“作为战略投资,吉利建立了一个公司,杭州优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是‘曹操专车’,是用网 络约租车的形式开展的,全部用新能源汽车来做。”主管曹操专车项目的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刘金良介绍说,2015年11月,这个互联网专车品牌——“曹操 专车”正式上线。目前在杭州首批投放的300辆帝豪EV运行良好。
至于为什么做专车,刘金良给的答案是“作为汽车制造商,不可以做出行解决方案的旁观者,我们应该做出行解决方案的实践者。通过对出行解决方案的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驾驶者、乘车者的用车行为,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研发,能够研发出市场需要的车型以及技术。”
可以看出来,吉利现在的理念跟通用一样了,那就是“要参与出行解决方案的制定”,并引领未来个人出行方式。
当然,想要“参与”这场变革并和向现有的专车大鳄做出回击的不止通用一家车企不仅是通用和吉利,早在去年年初,福特汽车宣布“智能移动计划”后,共享出行的试验就开始了,目前已经在美国、英国、德国都开展了共享试验。
而在2014年,戴姆勒集团已经收购了德国的共享乘车 app RideScout 和 mytaxi。
最新消息是,4月12日,捷豹路虎宣布其全新科技业务InMotion正式启动。作为全新子公司的InMotion旨在通过应用软件及按需服务的开 发与提供,解决消费者在出行中遇到的难题。下月起,汽车共享及汽车持有解决方案等业务将在北美、欧洲及亚洲市场进行持续数月的实地测试。
这听上去颇有点迷惑感,因为专车的理念是共享,而共享的理念就是让大家少买车,这显然与汽车企业实现一人一车的卖车目标是相左的。但是,事实证明, 无论是将专车作为新能源车体验和推广的平台,还是借以了解和收集消费者出行需求和用车方式的渠道,抑或是将其作为一块盈利肥肉,车企做专车已经是无法阻挡 的趋势了。
当然,有一点也是车企们都心知肚明的,那就是经常被挂在嘴上的“美国3亿人2.2亿辆车,而北京2000多万人只有500多万辆车”的简单数字对比是自欺欺人的,因为如果按照美国的比例,北京交通彻底就瘫痪了。所以“共享”出行也同样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