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台湾姑娘的“西藏缘”

29.08.2015  12:04

中新社拉萨8月29日电 题:台湾姑娘的“西藏缘

作者 白玛卓玛

12年前我来到拉萨,在这里继续我的修行,有了自己的事业,并收获了爱情,我与西藏有着奇妙的缘分。”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采访了在西藏生活、工作的台湾女子余雅琪。

2003年,余雅琪第一次来到心中的圣地拉萨,在台湾已皈依佛教的她,为了更好地理解佛经、研修仪轨,开始藏语文学习。“皈依佛教之后,我师承噶举派,法名为西绕卓玛,自此与西藏结下了不解的缘。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缘,我觉得台湾与西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却并非表现在外在物质形态上,而是内在精神上,比如两个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信教民众之多。”余雅琪说,一说到西藏,她脑海中不是雪山,不是经幡,而是一张张纯真干净的笑脸。

初到西藏,我一天七八个小时都是在西藏大学学习藏语,口语和文法都有了较大进步,自己也很快乐……这里的许多事物也促进了我的思修。”现在的她用一口流利的藏语告诉记者。

其后数年间,她数次往返于西藏与台湾之间,学语言、习佛经。直到2008年,余雅琪机缘巧合地盘下了一间商铺,开起“玉山茶坊”。“第一次来到西藏,我行李箱里一半都是茶和咖啡,以为西藏没有。来到这里后才发现并非没有,只是茶品质量良莠不齐。

走进这家以台湾最高峰“玉山”命名的茶坊,耳边响起婉约古朴的古筝乐曲,天花板上的设计颇有创意,是一盘待下的象棋,室内装修简洁大方,多以绿色植物、名家书画为装点,还陈设有各类茶壶茶具及部分早期制茶工具。

这是台湾的高山茶农常备的蓑衣,一杯好茶来之不易,为了感恩茶农的辛劳,就挂在了此处。”余雅琪的丈夫蔡士骧说。蔡士骧是台湾一家公司的首席顾问,时常为西藏本土企业家进行人力资源、行政管理、行销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2013年,余雅琪与蔡士骧这对在西藏相识相知的有情人喜结连理。由此,“玉山茶坊”变成了“夫妻店”,有着企业管理双硕士学位的蔡士骧在茶坊经营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提出了储值换礼、培养优秀茶艺师等创意想法。

谈及西藏、台湾两地的茶文化,余雅琪说:“西藏生长的茶叶很少,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制作工艺。饮茶方面,当地民众由于饮食口味偏咸,更偏爱口感较重的乌龙茶,现在很多当地民众都在慢慢接受台湾茶艺,茶坊的会员都有400多位。

除了对茶品近乎苛刻的要求,经营中余雅琪还立了个特别的规定:“不能打牌只能品茶。”她解释到,这样做就是想让来这里的客人能够静下心来品茶,在放松的心情里体味高山乌龙的出色品质。

西藏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而我这里增多的优质客户,也正是西藏精英群体不断扩展的折射。”余雅琪说。(完)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